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3 研究范围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4-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3 简要述评 | 第2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2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5-30页 |
2.1 农产品电子商务 | 第25-28页 |
2.1.1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概念 | 第25页 |
2.1.2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 第25页 |
2.1.3 农产品电子商务特点 | 第25-26页 |
2.1.4 农产品电子商务功能 | 第26-27页 |
2.1.5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8-29页 |
2.2.2 价值链理论 | 第29页 |
2.2.3 网络效应最优化理论 | 第29-30页 |
3 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3.1 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分析 | 第30-35页 |
3.1.1 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概况 | 第30-31页 |
3.1.2 泰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 | 第31-33页 |
3.1.3 泰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 | 第33-34页 |
3.1.4 泰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劣势 | 第34-35页 |
3.2 肥城市“桃子姑娘”电商品牌概况 | 第35-37页 |
4 影响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分析:以“桃子姑娘”为例 | 第37-46页 |
4.1 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 | 第37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4.1.2 问卷设计 | 第37页 |
4.2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 第37-40页 |
4.3 计量方法与模型 | 第40-41页 |
4.4 变量选择 | 第41-42页 |
4.5 定量分析 | 第42-43页 |
4.6 计量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4.7 小结 | 第45-46页 |
5 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6-53页 |
5.1 分析目前泰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5.1.1 农产品产地电商基础薄弱 | 第46页 |
5.1.2 参与者自身条件限制 | 第46-47页 |
5.1.3 消费者接受程度受限 | 第47-48页 |
5.1.4 农产品物流运输限制 | 第48-49页 |
5.1.5 消费者满意度有待提高 | 第49页 |
5.2 原因分析 | 第49-53页 |
5.2.1 互联网意识转变不够深入 | 第49-50页 |
5.2.2 对农产品电商体验反馈重视程度不高 | 第50-51页 |
5.2.3 对农产品电商宣传力度不够 | 第51-53页 |
6 国内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 第53-59页 |
6.1 典型案例分析 | 第53-57页 |
6.1.1 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 | 第53页 |
6.1.2 农产品品牌创建 | 第53-54页 |
6.1.3 依托国内知名电商平台 | 第54-57页 |
6.2 对泰安市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经验借鉴 | 第57-59页 |
6.2.1 直接销售减少流通环节 | 第57页 |
6.2.2 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 | 第57-58页 |
6.2.3 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 第58-59页 |
7 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 第59-62页 |
7.1 加强消费者认可程度 | 第59页 |
7.1.1 加强主流媒体宣传 | 第59页 |
7.1.2 加强线下宣传 | 第59页 |
7.2 加强品牌标准化 | 第59-60页 |
7.3 联合知名电商平台 | 第60页 |
7.4 与休闲农业相结合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