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渝城映像:“城市意识”觉醒下的影像书写 | 第18-33页 |
第一节 影像沿革:电影中重庆“城市”形象建构的历史 | 第18-25页 |
一、城市单纯作为故事背景: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初 | 第19-21页 |
二、城市作为重要叙事元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 第21-23页 |
三、城市成为主要言说对象:21世纪初至今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城市彰显:重庆影像的书写形态 | 第25-33页 |
一、红色重庆:政治话语的影像图解 | 第25-27页 |
二、时尚之都:新兴都市的影像呈现 | 第27-30页 |
三、市井重庆:老旧城区的影像表达 | 第30-33页 |
第二章 渝城记忆:重庆影像的多元叙事 | 第33-56页 |
第一节 城市电影中的空间叙事 | 第34-41页 |
一、异质空间:山水雾都的城市想象 | 第34-36页 |
二、底层空间:新旧城区的二元对立 | 第36-38页 |
三、欲望空间:都市男女的情感折射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城市语境中的声音传播 | 第41-47页 |
一、都市声音:公共领域空间的延展 | 第41-45页 |
二、方言俚语:日常世俗生活的表征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城市影像里的人物建构 | 第47-56页 |
一、上流权贵:社会精英阶层 | 第48-49页 |
二、平民大众:都市普通市民 | 第49-51页 |
三、底层贫民:社会边缘群体 | 第51-56页 |
第三章 渝城意蕴:重庆影像中城市文化的多重显影 | 第56-68页 |
第一节 袍哥文化:重情尚义的城市性格 | 第56-59页 |
一、袍哥文化传承的江湖信义 | 第57-58页 |
二、袍哥文化呈显的粗痞匪气 | 第58-59页 |
第二节 码头文化:兼容并包的城市精神 | 第59-63页 |
一、老城码头延续的包容精神 | 第60-62页 |
二、现代码头催生的开拓意识 | 第62-63页 |
第三节 火锅文化:自成一派的城市气质 | 第63-68页 |
一、食之道:火锅文化营造的闲适生活 | 第63-65页 |
二、人之道:火锅文化建立的温情交流 | 第65-68页 |
第四章 新时期以来国产电影中重庆影像书写的反思与启示 | 第68-79页 |
第一节 对重庆影像书写的理性审思 | 第68-73页 |
一、物质景观的同质化 | 第69-71页 |
二、影像描摹的刻板化 | 第71-72页 |
三、文化内涵的粗浅化 | 第72-73页 |
第二节 重庆影像书写带来的启示 | 第73-79页 |
一、挖掘城市影像特质 多元展现重庆空间 | 第74-75页 |
二、强调影像个性描摹 丰富重庆银幕形象 | 第75-76页 |
三、加深巴渝文化内涵 提升重庆城市形象 | 第76-79页 |
结语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附录一 | 第87-89页 |
附录二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