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排采模型分析及其应用方法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煤层气排采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煤层气排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煤层气排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煤层气排采模型分析 | 第13-20页 |
2.1 煤层气排采生产过程 | 第13-14页 |
2.2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参数分析 | 第14-15页 |
2.2.1 套压和动液面深度的关系 | 第14-15页 |
2.2.2 套压和产气量的关系 | 第15页 |
2.2.3 井底压力和产气量的关系 | 第15页 |
2.3 煤层气排采控制阶段的划分 | 第15-17页 |
2.3.1 排水阶段 | 第16页 |
2.3.2 憋压控压阶段 | 第16页 |
2.3.3 初始产气阶段 | 第16-17页 |
2.3.4 稳定产气阶段 | 第17页 |
2.4 自动排采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17-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煤层气排采远程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 第20-24页 |
3.1 排采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20-21页 |
3.2 仪表通信方案的选定 | 第21-22页 |
3.3 人机交互方案的选定 | 第22页 |
3.4 无线传输方案的选定 | 第22-2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煤层气排采远程控制系统设计 | 第24-51页 |
4.1 远程控制终端的整体结构 | 第24-25页 |
4.2 远程控制终端的硬件设计 | 第25-33页 |
4.2.1 主控制芯片的选型和最小系统 | 第25-27页 |
4.2.2 仪表通信模块设计 | 第27页 |
4.2.3 CAN通信模块设计 | 第27-29页 |
4.2.4 系统参数存储模块设计 | 第29页 |
4.2.5 液晶显示模块设计 | 第29-30页 |
4.2.6 无线通信模块设计 | 第30-32页 |
4.2.7 系统抗干扰设计 | 第32-33页 |
4.3 远程控制终端的软件设计 | 第33-42页 |
4.3.1 仪表通信程序设计 | 第33-35页 |
4.3.2 CAN总线通信程序设计 | 第35-36页 |
4.3.3 参数存储程序设计 | 第36-38页 |
4.3.4 液晶屏显示界面设计 | 第38-41页 |
4.3.5 服务器通信程序设计 | 第41-42页 |
4.4 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器设计 | 第42-46页 |
4.4.1 远程服务器端软件结构设计 | 第43页 |
4.4.2 网页端的界面设计 | 第43-46页 |
4.5 远程控制系统的运行测试 | 第46-47页 |
4.6 无线中继解决方案 | 第47-50页 |
4.6.1 无线中继系统的整体结构 | 第47-48页 |
4.6.2 无线中继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8-49页 |
4.6.3 无线中继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9-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自动排采程序的设计与验证 | 第51-57页 |
5.1 自动排采程序设计 | 第51-53页 |
5.2 自动排采程序的验证 | 第53-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总结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