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乐府诗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沈约的文学理论及其乐府观 | 第11-24页 |
第一节 沈约的"四声说"与声律论 | 第11-15页 |
第二节 沈约的"三易说" | 第15-17页 |
第三节 沈约的诗歌审美理想 | 第17-21页 |
(一) 以文披质 | 第18-19页 |
(二) 指物呈形 | 第19-20页 |
(三) 民歌风味 | 第20-21页 |
第四节 沈约的文学史观及其乐府观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沈约乐府歌诗研究 | 第24-49页 |
第一节 沈约乐府歌诗创作的背景 | 第24-29页 |
第二节 沈约乐府歌诗的题材与内容 | 第29-35页 |
(一) 注重反映社会现实 | 第30-31页 |
(二) 借古题抒发个人情感 | 第31-32页 |
(三) 关注日常生活题材和闺情 | 第32-34页 |
(四) 歌功颂德的应制之作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沈约乐府歌诗的艺术特点 | 第35-49页 |
(一) 尝试多种诗体 | 第35-39页 |
(二) 探求乐府体制 | 第39-41页 |
(三) 追求乐府声律美 | 第41-44页 |
(四) 指物呈形、注重描写 | 第44-46页 |
(五) 追求语言平易流转 | 第46-49页 |
第三章 沈约郊庙歌辞研究 | 第49-63页 |
第一节 郊庙歌辞创作背景 | 第49-52页 |
第二节 郊庙歌辞的特点 | 第52-57页 |
(一) 内容上以"光扬祖考、崇述正德"为先 | 第53页 |
(二) 语言上"杂用子史文章浅言" | 第53-55页 |
(三) 形式上"流俗乖体" | 第55-57页 |
第三节 郊庙歌辞的废弃 | 第57-63页 |
(一) 外部原因 | 第59页 |
(二) 内部原因 | 第59-60页 |
(三) 个人恩怨的原因 | 第60-63页 |
第四章 沈约乐府创作的影响与评价 | 第63-74页 |
第一节 从文学史的地位来看 | 第63-67页 |
第二节 从沈约乐府与徒诗之间的关系来看 | 第67-71页 |
第三节 从乐府诗歌审美情趣的改变来看 | 第71-74页 |
总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后记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