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资产评估的风险防范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1-15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5-18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6-17页 |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2章 资产评估风险防范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8-19页 |
| 2.2 理论依据与基础 | 第19-21页 |
| 2.2.1 全风险理论 | 第19页 |
| 2.2.2 行为风险理论 | 第19-20页 |
| 2.2.3 契约理论 | 第20-21页 |
| 2.3 资产评估风险的特点 | 第21-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新能源企业资产评估的风险防范现状及问题 | 第23-34页 |
| 3.1 新能源企业的发展状况 | 第23-26页 |
| 3.2 新能源企业资产评估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 第26-28页 |
| 3.2.1 新能源企业资产评估的特点 | 第26-28页 |
| 3.2.2 新能源企业资产评估中遇到的问题 | 第28页 |
| 3.3 新能源企业资产评估的风险种类 | 第28-32页 |
| 3.3.1 外部环境风险 | 第29-30页 |
| 3.3.2 被评估企业风险 | 第30-31页 |
| 3.3.3 操作过程风险 | 第31-32页 |
| 3.4 新能源企业资产评估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 3.4.1 评估风险防范意识欠缺 | 第32页 |
| 3.4.2 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估风险评价体系 | 第32-33页 |
| 3.4.3 评估风险防范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 第3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新能源企业资产评估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 第34-47页 |
| 4.1 模型设计的基本思路 | 第34页 |
| 4.2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设计 | 第34-36页 |
| 4.3 风险防范模型的实施步骤 | 第36-39页 |
| 4.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6-38页 |
| 4.3.2 模糊综合法估测风险防范效果 | 第38-39页 |
| 4.3.3 风险防范措施选择 | 第39页 |
| 4.4 实证研究 | 第39-46页 |
| 4.4.1 因素分析阶段 | 第40-41页 |
| 4.4.2 风险防范效果评价阶段 | 第41-45页 |
| 4.4.3 防范措施选择阶段 | 第45-4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新能源企业资产评估风险防范的建议及对策 | 第47-51页 |
| 5.1 环境层面 | 第47-49页 |
| 5.1.1 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 | 第47-48页 |
| 5.1.2 健全新能源企业资产评估风险管理机制 | 第48-49页 |
| 5.1.3 完善新能源企业资产评估的风险监控体制 | 第49页 |
| 5.2 控制层面 | 第49-50页 |
| 5.2.1 加强资产评估报告的质量审核 | 第49-50页 |
| 5.2.2 提高评估执业人员综合素质 | 第50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