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基本电子电路论文--数字电路论文

高性能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符号说明与缩略语表第17-24页
第一章 绪论第24-3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24-25页
    1.2 高性能模数转换器技术发展历史、现状与主要设计难点第25-29页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9-31页
第二章 模数转换器设计技术综述第31-45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ADC的功能模型第31-32页
    2.3 ADC的主要性能指标第32-36页
        2.3.1 静态指标第33-34页
        2.3.2 动态指标第34-36页
    2.4 ADC的电路实现方式及其比较第36-41页
    2.5 无线通信系统中模数转换器的设计考量第41-44页
    2.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流水线型ADC系统架构研究第45-74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流水线整体架构第45-49页
        3.2.1 流水线数学模型第45-48页
        3.2.3 流水线级的输入/输出曲线与冗余位校准第48-49页
    3.3 基于开关电容的流水线级第49-53页
        3.3.1 流水线级的电路实现第49-51页
        3.3.2 热噪声分析第51-53页
    3.4 SHA-less结构与一种新的低功耗架构改进第53-59页
        3.4.1 传统采样保持级(SHA)的作用第53-54页
        3.4.2 无采样保持级(SHA-less)结构的优势与代价第54-57页
        3.4.3 无采样保持级结构下的特殊设计与使用双基准电压的架构改进第57-59页
    3.5 精度, 功耗与噪声贡献的分配与一种改进的优化策略第59-65页
        3.5.1 流水线型ADC中的噪声贡献分布第59页
        3.5.2 低噪声、低功耗ADC的系统优化策略第59-65页
    3.6 时序控制第65-69页
        3.6.1 双相非交叠时钟与经典流水线工作时序第65-67页
        3.6.2 SHA-less结构中的多相时钟设计第67-69页
    3.7 流水线型ADC中的主要误差源第69-73页
        3.7.1 采样误差第69-72页
        3.7.2 量化误差第72-73页
    3.8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关键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研究第74-93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宽带高线性度采样电路设计第74-78页
        4.2.1 采样电路的性能指标第74-75页
        4.2.2 栅压自举输入开关第75-76页
        4.2.3 下极板采样技术及采样网络改进第76-78页
    4.3 高性能运算放大器的低功耗设计第78-84页
        4.3.1 增益、带宽与摆幅要求第79-80页
        4.3.2 运算放大器结构选择与创新的功耗优化方法第80-84页
    4.4 高速Flash ADC设计第84-87页
        4.4.1 不同流水线级中的Flash ADC单元结构第84-85页
        4.4.2 比较器结构选择与电路设计第85-87页
    4.5 集成电压基准电路设计第87-90页
        4.5.1 共模电平Vcm,MDAC中的高速电压驱动级第87-89页
        4.5.2 Flash ADC中阈值电压的产生第89-90页
    4.6 低抖动时钟电路设计第90-92页
        4.6.1 时钟信号的低噪声接收与整形第90-91页
        4.6.2 多相时钟产生电路第91-92页
    4.7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流水线型ADC中的数字校准算法研究第93-122页
    5.1 引言第93页
    5.2 可校准的误差源类型第93-94页
    5.3 线性误差的校准方法第94-103页
        5.3.1 差分MDAC的数学模型与基本校准思路第94-98页
        5.3.2 数字前台校准方法第98-101页
        5.3.3 数字后台校准方法第101-103页
    5.4 非线性误差校准算法研究第103-120页
        5.4.1 先进工艺下的ADC设计趋势与难点第103页
        5.4.2 非线性误差校准技术概述第103-107页
        5.4.3 一种新的基于余量衰减技术的非线性误差校准方法第107-115页
        5.4.4 一种新的基于输入抖动技术的非线性误差校准方法第115-120页
    5.5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六章 16 bit 100 MSPS流水线型ADC芯片的实现与测试第122-141页
    6.1 引言第122页
    6.2 系统架构设计第122-123页
    6.3 版图规划第123-126页
    6.4 芯片测试第126-140页
        6.4.1 测试环境第126-129页
        6.4.2 静态性能测试结果第129-130页
        6.4.3 动态性能测试结果第130-136页
        6.4.4 其他项目测试结果第136-137页
        6.4.5 测试结果总结第137-140页
    6.5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53-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单目视觉的运动目标跟踪定位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书面产出性词汇历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