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1.2.1 关于心理契约的内涵 | 第13-14页 |
| 1.2.2 关于教师心理契约的特征 | 第14页 |
| 1.2.3 对大学教师心理契约结构的研究 | 第14-15页 |
| 1.2.4 高校教师心理契约违背问题的研究 | 第15-16页 |
| 1.2.5 对如何构建高校教师良好心理契约的研究 | 第16-17页 |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心理契约及其对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的意义 | 第19-30页 |
| 2.1 心理契约概述 | 第19-24页 |
| 2.1.1 心理契约的概念 | 第19-20页 |
| 2.1.2 心理契约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20-21页 |
| 2.1.3 心理契约的特征 | 第21-22页 |
| 2.1.4 心理契约的结构 | 第22-24页 |
| 2.2 心理契约在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中的意义 | 第24-30页 |
| 2.2.1 研究型大学的内涵 | 第24页 |
| 2.2.2 研究型大学教师的特征 | 第24-27页 |
| 2.2.3 心理契约在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中的作用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心理契约违背及教师心理契约内容分析 | 第30-54页 |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0-32页 |
| 3.1.1 理论构想 | 第30-32页 |
| 3.1.2 研究假设 | 第32页 |
|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 | 第32-33页 |
| 3.3 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 第33-37页 |
| 3.3.1 信度检验 | 第33-34页 |
| 3.3.2 效度检验 | 第34-37页 |
| 3.4 研究型大学教师心理契约内容分析 | 第37-44页 |
| 3.4.1 研究型大学教师心理契约内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40页 |
| 3.4.2 基于不同人口变量的心理契约内容差异性分析 | 第40-44页 |
| 3.5 研究型大学心理契约违背现状分析 | 第44-51页 |
| 3.5.1 心理契约违背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 3.5.2 基于不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型大学心理契约违背分析 | 第46-51页 |
| 3.6 研究小结 | 第51-54页 |
| 第四章 基于心理契约的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的对策 | 第54-60页 |
| 4.1 重视心理契约的必要性,及时掌握教师心理动态 | 第54-55页 |
| 4.2 全方面履行与教师的心理契约 | 第55-58页 |
| 4.2.1 规范晋升制度,开辟多种晋升途径 | 第55-56页 |
| 4.2.2 加强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 | 第56页 |
| 4.2.3 要充分授权,委以重任 | 第56-57页 |
| 4.2.4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福利条件 | 第57页 |
| 4.2.5 实施客观公正的绩效考评 | 第57-58页 |
| 4.2.6 完善聘任制度,加强沟通管理 | 第58页 |
| 4.3 从多元化视角进行教师管理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录A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