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天线单站近场散射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17页
    1.2 近场散射测量的发展情况第17-19页
        1.2.1 国外学者研究进展情况第18页
        1.2.2 国内学者研究进展情况第18-19页
    1.3 本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9-20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工作第20-22页
第二章 近场散射测量理论第22-32页
    2.1 天线的场区划分第22-23页
    2.2 雷达散射截面(RCS)定义第23-24页
    2.3 近场测量技术第24-26页
        2.3.1 近场测量方法第24页
        2.3.2 近场散射测量第24-25页
        2.3.3 平面波理论第25-26页
    2.4 天线散射的相关理论第26-30页
        2.4.1 天线辐射理论第26-27页
        2.4.2 天线散射理论第27-30页
    2.5 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近远场变换理论与快速算法第32-42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单站近场散射测量三维快速算法第32-37页
        3.2.1 单站近场散射测量三维算法第32-35页
        3.2.2 三维快速算法第35-37页
            3.2.2.1 对阶乘和勒让德函数的处理第35-36页
            3.2.2.2 对积分项的处理第36-37页
            3.2.2.3 编写程序时的处理第37页
    3.3 单站近场散射测量降维快速算法第37-40页
        3.3.1 单站近场散射测量降维算法第37-40页
        3.3.2 降维快速算法第40页
            3.3.2.1 对积分项的处理第40页
            3.3.2.2 编写程序时的处理第40页
    3.4 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目标单站近场散射测量降维快速算法第42-72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研究过程分析第42-46页
        4.2.1 建立待测目标模型第42-43页
        4.2.2 极化方式第43-44页
        4.2.3 波数相关函数第44-46页
    4.3 仿真结果分析第46-55页
        4.3.1 HH极化第46-50页
        4.3.2 VV极化第50-55页
    4.4 近场测量距离R对于精度的影响第55-71页
        4.4.1 HH极化第55-63页
        4.4.2 VV极化第63-71页
    4.5 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天线单站近场散射测量三维快速算法第72-100页
    5.1 引言第72页
    5.2 目标研究过程分析第72-75页
        5.2.1 建立待测目标模型第72-73页
        5.2.2 极化方式第73-74页
        5.2.3 测量过程第74-75页
    5.3 目标仿真计算结果第75-84页
        5.3.1 HH极化第75-80页
        5.3.2 VV极化第80-84页
    5.4 天线研究过程分析第84-87页
        5.4.1 建立待测目标模型第84-85页
        5.4.2 极化方式第85-86页
        5.4.3 测量过程第86-87页
        5.4.4 天线的模式项RCS求解第87页
    5.5 天线仿真计算结果第87-98页
        5.5.1 HH极化第87-92页
        5.5.2 VV极化第92-98页
    5.6 小结第98-100页
第六章 误差分析与补偿第100-110页
    6.1 引言第100页
    6.2 测量误差的发展情况第100页
    6.3 测量误差的具体分析第100-106页
        6.3.1 扫描角度间隔第101-103页
        6.3.2 转动误差第103-105页
        6.3.3 幅相误差第105-106页
    6.4 测量误差的补偿方法第106-109页
        6.4.1 扫描角度间隔第106-108页
        6.4.2 转动误差第108-109页
    6.5 小结第109-11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0-112页
    7.1 论文的工作总结第110-111页
    7.2 后续需要研究的问题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致谢第116-118页
作者简介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热度感知的海量数据存储模型研究
下一篇:LTE上行链路AMC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