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主要论述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2 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11-19页 |
·城市竞争力相关概念 | 第11-14页 |
·城市 | 第11页 |
·城市竞争力基础理论 | 第11-14页 |
·分析城市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4-15页 |
·Porter的"钻石模型"理论 | 第15页 |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 | 第15-16页 |
·倪鹏飞的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 | 第16-18页 |
·竞争力理论小结 | 第18-19页 |
3 五华区概况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19-26页 |
·中心城市 | 第19页 |
·昆明市发展定位 | 第19页 |
·"中心城市"背景下"中心城区"竞争力 | 第19-20页 |
·五华区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第20-26页 |
·面临的机遇 | 第21-23页 |
·面临的挑战 | 第23-26页 |
4 五华区城市竞争力比较实证分析 | 第26-42页 |
·中心城区竞争力指标体系初探 | 第26-30页 |
·五华区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 第30-42页 |
·2009年五华区与各样本城区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31-37页 |
·2007年至2009年昆明四区纵向分析 | 第37-42页 |
5 提升五华区城市竞争力的措施 | 第42-48页 |
·以"扬"智力富集之长、"补"发展空间不足之短,提升科技竞争力 | 第42-43页 |
·以"扬"高新产业、商贸业发展优势条件之长,"补"产业发展模式之短,提升产业竞争力 | 第43-44页 |
·以"扬"软环境建设制度之长,进一步提升政务竞争力 | 第44页 |
·以"扬"中央智力区之长、"补"高素质人才不足之短,提升人才竞争力 | 第44页 |
·以"扬"历史文化之长,提升文化竞争力 | 第44-45页 |
·以"扬"知名非公企业集聚之长、"补"规模企业根植性之短,提升企业竞争力 | 第45-46页 |
·以"扬""四创两争"机制之长、"补"生态建设之短,提升生态竞争力 | 第46页 |
·以"扬"财政投入力度较强之长、"补"基础设施建设之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竞争力 | 第46-48页 |
6 结语 | 第48-49页 |
·主要创新 | 第48页 |
·研究方法 | 第48页 |
·研究内容 | 第48页 |
·研究角度 | 第48页 |
·论文的不足与应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