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沙棘 | 第12-13页 |
1.1.1 沙棘的分布 | 第12页 |
1.1.2 沙棘的生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 | 第12页 |
1.1.3 沙棘虫害及其防治 | 第12-13页 |
1.2 沙棘绕实蝇 | 第13-14页 |
1.3 实蝇 | 第14-17页 |
1.3.1 实蝇科概况 | 第14页 |
1.3.2 实蝇科昆虫的危害及其经济重要性 | 第14-15页 |
1.3.3 实蝇科害虫防控方法 | 第15-17页 |
1.4 实蝇引诱剂 | 第17-20页 |
1.4.1 食物源引诱剂 | 第17-18页 |
1.4.2 植物源引诱剂 | 第18页 |
1.4.3 性信息素 | 第18-19页 |
1.4.4 副外激素 | 第19-20页 |
第2章 沙棘绕实蝇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28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0-21页 |
2.2.1 实验样地概况 | 第20页 |
2.2.2 供试虫源 | 第20页 |
2.2.3 成虫羽化 | 第20-21页 |
2.2.4 幼虫化蛹 | 第21页 |
2.2.5 成虫交尾 | 第21页 |
2.2.6 成虫产卵 | 第21页 |
2.2.7 雌成虫怀卵量测定 | 第21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4 结果 | 第22-27页 |
2.4.1 沙棘绕实蝇各虫态形态特征 | 第22页 |
2.4.2 沙棘绕实蝇的生活史 | 第22-23页 |
2.4.3 羽化 | 第23-24页 |
2.4.4 化蛹 | 第24页 |
2.4.5 交尾 | 第24-26页 |
2.4.6 产卵 | 第26页 |
2.4.7 不同日龄雌成虫怀卵量 | 第26-27页 |
2.5 讨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沙棘绕实蝇成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 第28-34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3.2.1 供试材料及设备 | 第28页 |
3.2.2 沙棘绕实蝇种群数量调查 | 第28页 |
3.2.3 气象资料的获取 | 第28-29页 |
3.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9页 |
3.4 结果 | 第29-32页 |
3.4.1 沙棘绕实蝇成虫野外发生动态 | 第29-30页 |
3.4.2 沙棘绕实蝇野外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 第30-32页 |
3.5 讨论 | 第32-34页 |
第4章 沙棘绕实蝇成虫人工饲料研究 | 第34-40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34-36页 |
4.2.1 供试虫源 | 第34-35页 |
4.2.2 供试材料及设备 | 第35页 |
4.2.3 人工饲料配制 | 第35页 |
4.2.4 沙棘绕实蝇寿命研究 | 第35页 |
4.2.5 雌虫怀卵量测定 | 第35-36页 |
4.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6页 |
4.4 结果 | 第36-39页 |
4.4.1 沙棘绕实蝇成虫寿命 | 第36-38页 |
4.4.2 沙棘绕实蝇雌虫怀卵量 | 第38-39页 |
4.5 讨论 | 第39-40页 |
第5章 沙棘绕实蝇产卵选择性研究 | 第40-46页 |
5.1 引言 | 第40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5.2.1 供试虫源 | 第40页 |
5.2.2 供试寄主 | 第40页 |
5.2.3 采卵器的制作 | 第40-41页 |
5.2.4 雌虫对不同颜色的产卵选择性 | 第41页 |
5.2.5 雌虫对不同成熟度沙棘果实的产卵选择性 | 第41页 |
5.2.6 雌虫对损伤果实的产卵选择性 | 第41页 |
5.2.7 雌虫对不同植物果实的产卵选择性 | 第41页 |
5.3 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5.4 结果 | 第42-44页 |
5.4.1 雌虫对不同颜色的产卵选择性 | 第42页 |
5.4.2 雌虫对不同成熟度沙棘果实的产卵选择性 | 第42-43页 |
5.4.3 雌虫对损伤果实的产卵选择性 | 第43-44页 |
5.4.4 雌虫对不同寄主果实的产卵选择性 | 第44页 |
5.5 讨论 | 第44-46页 |
第6章 诱剂Y对沙棘绕实蝇的田间引诱效果 | 第46-56页 |
6.1 引言 | 第46页 |
6.2 材料和方法 | 第46-49页 |
6.2.1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6.2.2 沙棘绕实蝇活性诱剂初筛试验 | 第47页 |
6.2.3 黄色和白色粘虫板诱效比较 | 第47-48页 |
6.2.4 诱剂Y有效引诱距离测试 | 第48页 |
6.2.5 不同高度诱捕效果比较 | 第48页 |
6.2.6 诱剂Y不同载体的缓释效果测试 | 第48页 |
6.2.7 不同剂型诱剂Y水盆法诱效测试 | 第48-49页 |
6.2.8 不同配比诱剂Y水溶液诱效测试 | 第49页 |
6.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9页 |
6.4 结果 | 第49-54页 |
6.4.1 沙棘绕实蝇活性诱剂初筛 | 第49-50页 |
6.4.2 黄色和白色粘虫板诱效比较 | 第50-51页 |
6.4.3 诱剂Y有效诱捕距离 | 第51页 |
6.4.4 不同高度诱捕效果比较 | 第51-52页 |
6.4.5 诱剂Y不同载体的缓释效果 | 第52-53页 |
6.4.6 不同剂型诱剂Y的水盆法诱效测试 | 第53-54页 |
6.4.7 不同配比诱剂Y水溶液的诱效 | 第54页 |
6.5 讨论 | 第54-56页 |
第7章 与诱剂Y相似化合物对沙棘绕实蝇的田间引诱效果 | 第56-62页 |
7.1 引言 | 第56页 |
7.2 材料和方法 | 第56-57页 |
7.2.1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7.2.2 与诱剂Y相似化合物活性筛选 | 第56-57页 |
7.2.3 诱剂Y和诱剂T不同质量比混合诱效测试 | 第57页 |
7.2.4 诱剂Y、诱剂T与活性炭混合缓释效果测试 | 第57页 |
7.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7-58页 |
7.4 结果 | 第58-61页 |
7.4.1 与诱剂Y相似化合物活性筛选 | 第58-60页 |
7.4.2 诱剂Y和诱剂T同质量比混合诱效测试 | 第60页 |
7.4.3 诱剂Y、诱剂T与活性炭混合缓释效果测试 | 第60-61页 |
7.5 讨论 | 第61-62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8.1 结论 | 第62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8页 |
图版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