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斜交网格体系在高层中的应用 | 第10-12页 |
1.3 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斜交网格体系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2 斜交网格体系节点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有限元建模 | 第19-2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ABAQUS简介 | 第19-20页 |
2.3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0-24页 |
2.3.1 钢材本构关系 | 第20-21页 |
2.3.2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 第21-22页 |
2.3.3 应变 | 第22页 |
2.3.4 本构关系 | 第22页 |
2.3.5 屈服函数 | 第22页 |
2.3.6 流动准则 | 第22页 |
2.3.7 混凝土受拉应力应变曲线 | 第22-23页 |
2.3.8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 第23-24页 |
2.3.9 损伤因子 | 第24页 |
2.4 模型建立 | 第24-25页 |
2.4.1 单元选择 | 第24页 |
2.4.2 网格划分 | 第24-25页 |
2.4.3 钢管混凝土界面模型 | 第25页 |
2.4.4 提高收敛性的方法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斜交网格结构整体分析 | 第27-37页 |
3.1 模型建立 | 第27-29页 |
3.1.1 模型参数 | 第27-28页 |
3.1.2 荷载 | 第28-29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29-36页 |
3.2.1 模型合理性验证 | 第29页 |
3.2.2 模态与周期分析 | 第29-33页 |
3.2.3 侧移分析 | 第33-34页 |
3.2.4 节点受力分析 | 第34-35页 |
3.2.5 斜柱轴力分析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斜交网格体系中圆钢管混凝土平面相贯节点的滞回性能分析 | 第37-52页 |
4.1 边界条件和加载制度 | 第37-38页 |
4.2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第38-40页 |
4.3 延性 | 第40-43页 |
4.4 承载力退化 | 第43-45页 |
4.5 刚度退化 | 第45-46页 |
4.6 环线刚度退化 | 第46-47页 |
4.7 能量耗散能力 | 第47-49页 |
4.8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 第49-50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斜交网格体系中圆钢管混凝土相贯焊接节点的性能分析 | 第52-71页 |
5.1 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 | 第53-57页 |
5.2 受力过程分析 | 第57-61页 |
5.3 节点破坏形式分析 | 第61页 |
5.4 与原构造形式节点比较 | 第61页 |
5.5 参数分析 | 第61-68页 |
5.5.1 横向分隔板厚度 | 第61-63页 |
5.5.2 竖向拉板厚度 | 第63-65页 |
5.5.3 斜交角度 | 第65-66页 |
5.5.4 钢管径厚比 | 第66-68页 |
5.6 承载力公式 | 第68-6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两种构造形式斜交网格体系中圆钢管混凝土相贯节点的滞回性能分析比较 | 第71-80页 |
6.1 改进构造形式后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第71-73页 |
6.2 延性 | 第73-76页 |
6.3 能量耗散能力 | 第76-7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