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户耕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禹州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1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第8页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8-10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0-11页
        1.4.1 创新点第10页
        1.4.2 不足之处第10-11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1-16页
    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页
    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5页
        2.2.1 耕地流转中存在问题研究第11-12页
        2.2.2 耕地流转方式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第12-13页
        2.2.3 促进耕地流转的政策与建议研究第13-15页
        2.2.4 耕地流转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第15页
    2.3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第15-16页
第3章 理论基础第16-21页
    3.1 核心概念界定第16-17页
        3.1.1 新型城镇化第16页
        3.1.2 农户耕地第16页
        3.1.3 耕地流转第16-17页
    3.2 耕地流转的基本理论第17-18页
        3.2.1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与“三权分置”第17-18页
        3.2.2 地租地价理论第18页
    3.3 影响农户流转耕地意愿的理论分析第18-21页
        3.3.1 理性行为理论(TRA)第18-19页
        3.3.2 计划行为理论(TPB)第19-21页
第4章 农户耕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21-30页
    4.1 新型城镇化对农户耕地流转意愿影响的特殊性分析第21-23页
        4.1.1 新型城镇化相对于城镇化的特殊性分析第21-22页
        4.1.2 新型城镇化对农户耕地流转意愿的独特影响第22-23页
    4.2 耕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特殊性研究第23-24页
        4.2.1 耕地相对于其他农用地对农户的独特性分析第23-24页
        4.2.2 农户耕地流转愿意影响因素的特殊性研究第24页
    4.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流转意愿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第24-28页
        4.3.1 宏观制约因素第25-27页
        4.3.2 宏观驱动因素第27-28页
    4.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户耕地流转意愿的微观影响因素第28-30页
第5章 农户耕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第30-38页
    5.1 传统量分析方法研究第30-34页
        5.1.1 判别分析(LDF)第30-31页
        5.1.2 树模型(TM)第31-33页
        5.1.3 Logistic模型第33-34页
    5.2 现代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第34-37页
        5.2.1 神经网络算法(ANN)第34-35页
        5.2.2 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算法(SVM)第35-37页
    5.3 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研究第37-38页
第6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户耕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8-50页
    6.1 数据来源第38-39页
        6.1.1 研究区域农地流转概况第38页
        6.1.2 调研方式与对象的选择第38-39页
    6.2 调研数据的预处理第39-40页
    6.3 调研对象的统计分析第40-43页
    6.4 纳入模型的变量选择第43页
    6.5 模型的建立与计算结果分析第43-48页
        6.5.1 模型一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第43-46页
        6.5.2 模型二神经网络模型(ANN)第46-47页
        6.5.3 模型一与模型二的对比分析第47-48页
    6.6 新型城镇化华中区域试点与非试点县市流转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第48-50页
第7章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提高禹州市农户耕地流转意愿的建议与措施第50-53页
    7.1 多种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第50-51页
    7.2 充分发挥政府的宣传、服务和协调职能第51页
    7.3 保障失地农户享受新型城镇化成果第51-52页
    7.4 建立耕地流转后农户生存保障的长效机制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61页
致谢第61-62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温及秸秆施用对农田土壤呼吸及酶活性的影响
下一篇:外源碳氮添加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外生菌根真菌在氮转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