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第2章 NTP放大反射攻击理论综述 | 第18-31页 |
2.1 NTP放大反射攻击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NTP协议 | 第18-19页 |
2.1.2 NTP服务器 | 第19-20页 |
2.1.3 NTP放大反射攻击 | 第20页 |
2.2 NTP放大反射攻击原理 | 第20-23页 |
2.2.1 反射攻击 | 第21-22页 |
2.2.2 流量放大 | 第22-23页 |
2.3 NTP放大反射攻击常用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2.4 NTP放大反射攻击常用防御方法 | 第24-29页 |
2.4.1 加固NTP服务 | 第24-26页 |
2.4.2 增加ACL规则 | 第26页 |
2.4.3 DDos流量清洗设备清洗 | 第26-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基于小波分析的NTP放大反射攻击检测 | 第31-41页 |
3.1 NTP放大反射攻击检测思路 | 第31-32页 |
3.2 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 | 第32-34页 |
3.3 基于小波分析的NTP放大反射攻击检测方法 | 第34-40页 |
3.3.1 确定小波分析法为NTP攻击检测方法 | 第34-35页 |
3.3.2 基于小波分析法的NTP攻击检测流程 | 第35-37页 |
3.3.3 确定求解Hurst参数值的分析小波 | 第37-38页 |
3.3.4 利用小波系数方差法求解Hurst参数值 | 第38页 |
3.3.5 分析 Δ h判断是否发生NTP攻击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NTP放大反射攻击防御模型 | 第41-47页 |
4.1 NTP放大反射攻击防御机制 | 第41-43页 |
4.1.1 NTP放大反射攻击攻击强度识别 | 第41页 |
4.1.2 轻度NTP放大反射攻击防御机制 | 第41-42页 |
4.1.3 重度NTP放大反射攻击防御机制 | 第42-43页 |
4.2 NTP放大反射攻击检测防御模型构建原则 | 第43-44页 |
4.2.1 整体性原则 | 第43-44页 |
4.2.2 一致性原则 | 第44页 |
4.2.3 有效性原则 | 第44页 |
4.2.4 动态性原则 | 第44页 |
4.3 NTP放大反射攻击检测防御模型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实验验证 | 第47-61页 |
5.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7页 |
5.2 实验环境搭建 | 第47-53页 |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3-60页 |
5.3.1 正常流量检测 | 第53-54页 |
5.3.2 模拟NTP放大反射攻击 | 第54-55页 |
5.3.3 攻击流量数据采集 | 第55-56页 |
5.3.4 攻击检测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3.5 NTP攻击时网络带宽分析 | 第58-60页 |
5.3.6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