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景德镇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复兴研究--以毕家弄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11-12页
    1.2 课题研究对象及范围第12-13页
        1.2.1 研究对象第12页
        1.2.2 研究范围第12-13页
    1.3 基本概念界定第13-14页
        1.3.1 历史文化街区第13-14页
        1.3.2 保护与复兴第14页
        1.3.3 城市特色第14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课题研究创新点及框架第15-19页
        1.5.1 创新点第15-18页
        1.5.2 研究框架第18-19页
第二章 中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相关理论及实例第19-29页
    2.1 国外发展历程第19-21页
    2.2 国内发展历程第21-22页
    2.3 国内外实例分析第22-28页
        2.3.1 国内案例第22-24页
        2.3.2 国外案例第24-27页
        2.3.3 案例分析与对比第27-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景德镇及毕家弄历史文化街区相关分析第29-51页
    3.1 景德镇历史沿革第29-32页
        3.1.1 宋朝第29页
        3.1.2 元朝第29页
        3.1.3 明朝第29-30页
        3.1.4 清朝第30页
        3.1.5 民国至今第30-32页
    3.2 毕家弄现状分析第32-38页
        3.2.1 地理区位第32页
        3.2.2 土地利用第32页
        3.2.3 街巷空间第32-34页
        3.2.4 建筑现状第34-35页
        3.2.5 居民结构第35-36页
        3.2.6 公共空间与绿地率第36-37页
        3.2.7 基础设施第37-38页
    3.3 毕家弄SWOT分析第38-43页
        3.3.1 拟定发展方向第39页
        3.3.2 SWOT要素分析第39-41页
        3.3.3 SWOT交叉分析第41-42页
        3.3.4 确定发展战略第42-43页
    3.4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毕家弄人居环境研究第43-49页
        3.4.1 构建毕家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第43-44页
        3.4.2 构建判断矩阵并赋值第44页
        3.4.3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第44-45页
        3.4.4 检验一致性第45-46页
        3.4.5 毕家弄实例分析第46-49页
    3.5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毕家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复兴方案第51-69页
    4.1 保护与复兴原则第51-53页
        4.1.1 原真性第51页
        4.1.2 整体性第51-52页
        4.1.3 动态性第52页
        4.1.4 历史延续性第52-53页
    4.2 保护与复兴策略第53-57页
        4.2.1 政府主导第53页
        4.2.2 市场运作第53-54页
        4.2.3 社区营造第54-55页
        4.2.4 公众参与第55-57页
    4.3 保护与复兴的具体措施第57-68页
        4.3.1 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第57-65页
        4.3.2 旅游产业规划方案第65-68页
    4.4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5.1 结论第69-70页
        5.1.1 保护与复兴相结合,构建文脉传承桥梁第69页
        5.1.2 结合上层规划,促进产业发展第69页
        5.1.3 依据科学的分析方法,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第69-70页
    5.2 展望第70-71页
        5.2.1 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第70页
        5.2.2 进一步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LED二次配光透镜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