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用证条件下议付行对受益人的追索权--以中国的实际案例为切入点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2 中国的司法实践 | 第10-13页 |
3 议付的定义及其与出口押汇的比较 | 第13-18页 |
3.1 议付的法律定义及其判定 | 第13-15页 |
3.1.1 早期信用证统一规则中的议付 | 第13页 |
3.1.2 议付的定义 | 第13-14页 |
3.1.3 我国法律中的“议付” | 第14页 |
3.1.4 信用证条件下的议付流程及判断标准 | 第14-15页 |
3.2 议付与出口押汇的关系 | 第15-18页 |
3.2.1 两者适用范围不同 | 第16页 |
3.2.2 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 | 第16页 |
3.2.3 审单的要求和义务不同 | 第16-17页 |
3.2.4 银行救济权利不同 | 第17-18页 |
4 议付行对受益人追索权的立法及学说 | 第18-21页 |
4.1 议付行对受益人追索权的立法 | 第18-19页 |
4.1.1 UCP600文件的规定 | 第18页 |
4.1.2 中国立法的规定 | 第18-19页 |
4.2 议付行对受益人追索权的学说 | 第19-21页 |
4.2.1 肯定说 | 第19页 |
4.2.2 否定说 | 第19-21页 |
5 特定情形下议付行对受益人的追索权 | 第21-24页 |
5.1 存在欺诈情形下议付行的追索权 | 第21页 |
5.2 错误审单情形下议付行的追索权 | 第21-22页 |
5.3“不受追索”汇票下议付行的追索权 | 第22-23页 |
5.4 自由议付和限制议付下议付行的追索权 | 第23-24页 |
6 结论 | 第24-27页 |
6.1 我国司法实践的总结 | 第24页 |
6.2 对当事人无约定情形下议付行追索权的反思 | 第24-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