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萎缩性骨不连骨折局部DSA初步研究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 第6-29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1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3页 |
2 血管造影方法 | 第13-14页 |
2.1 造影所需药品及器械 | 第13页 |
2.2 数字减影机 | 第13页 |
2.3 手术过程 | 第13页 |
2.4 术后处理 | 第13-14页 |
3 观察指标 | 第14页 |
3.1 血管形态 | 第14页 |
3.2 血管计数 | 第14页 |
3.3 血液循环时间 | 第14页 |
4 数据处理 | 第14-15页 |
结果 | 第15-16页 |
讨论 | 第16-25页 |
1 长管状骨的血液循环 | 第16-17页 |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基本原理及优点 | 第17-20页 |
3 骨不连的治疗进展 | 第20-22页 |
4 骨不连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研究 | 第22-23页 |
5 临床指导意义 | 第23-25页 |
结论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第二部分: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血液循环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第29-45页 |
1 长骨的血液循环系统 | 第29-30页 |
2 骨折的愈合机制 | 第30-32页 |
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他血管活性因子的作用 | 第32-34页 |
4 骨折固定模式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 第34-37页 |
5 骨折不愈合局部血管生成的研究 | 第37-38页 |
6 软组织损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附图 | 第45-51页 |
附表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