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utoCAD的沉降观测成果表达模块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沉降观测CAD 研究状况 | 第10页 |
·国内沉降观测CAD 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2章 基于AutoCAD 平台的二次开发技术 | 第13-23页 |
·AutoCAD 二次开发概述 | 第13页 |
·AutoCAD2008 开发接口 | 第13-14页 |
·.NET 和C#语言 | 第14-15页 |
·.NET 程序的特点和功能 | 第15-16页 |
·使用.NET 开发应用程序的特点 | 第15-16页 |
·使用.NET 开发应用程序的功能 | 第16页 |
·程序集和命名空间 | 第16-17页 |
·创建.NET 程序的方法 | 第17-23页 |
·新建项目文件 | 第18-19页 |
·编辑应用程序 | 第19-23页 |
第3章 沉降观测模块的设计与研究 | 第23-37页 |
·沉降等值线图生成过程分析 | 第23-31页 |
·监测点展点 | 第23-24页 |
·构建Delaunay 三角网 | 第24-27页 |
·等值点内插 | 第27-28页 |
·等值线追踪 | 第28页 |
·沉降值注记生成 | 第28-29页 |
·注记完成后等值线的处理 | 第29-31页 |
·监测点曲线图生成过程分析 | 第31-34页 |
·GDI+ | 第31-32页 |
·监测点曲线图的生成 | 第32-34页 |
·三维显示 | 第34-37页 |
·Surfer 简介 | 第35-36页 |
·三维沉降显示生成过程 | 第36-37页 |
第4章 沉降观测模块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37-57页 |
·自动加载.NET 程序 | 第37-38页 |
·沉降数据管理与ACCESS 数据库 | 第38-41页 |
·沉降观测数据管理 | 第38-39页 |
·使用ADO.NET 操作Access 数据库 | 第39-41页 |
·利用COM 编程接口实现模块工具栏 | 第41-44页 |
·利用COM 编程接口实现模块自定义菜单 | 第44-47页 |
·沉降观测模块类 | 第47-51页 |
·监测点沉降曲线类 | 第51-57页 |
第5章 沉降观测成果表达模块的实现 | 第57-66页 |
·沉降观测模块概述 | 第57-59页 |
·模块概述 | 第57页 |
·模块启动 | 第57-58页 |
·软件的基本流程 | 第58-59页 |
·工程应用及实例分析 | 第59-66页 |
·工程概况 | 第59页 |
·沉降监测点布设 | 第59-61页 |
·观测周期和施测方法 | 第61-62页 |
·数据输入模块 | 第62-63页 |
·沉降等值线模块 | 第63-64页 |
·监测点曲线和三维显示模块 | 第64-6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