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束微区X射线荧光探针仪在大气降尘颗粒物测量和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主要技术路线与方案设计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 第2章 X 射线荧光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2-27页 |
| ·一次荧光强度的计算 | 第12-14页 |
| ·二次荧光强度计算 | 第14-16页 |
| ·X 射线荧光相对强度理论计算 | 第16页 |
| ·定量分析的重要参数 | 第16-27页 |
| 第3章 实验仪器及定量分析方法 | 第27-33页 |
| ·仪器和实验条件 | 第27-28页 |
| ·微束微区X 射线荧光分析仪 | 第27页 |
| ·X 光管 | 第27-28页 |
| ·X 射线探测器 | 第28页 |
| ·与仪器相关的几个重要参数 | 第28-30页 |
| ·激发因子—E | 第28-29页 |
| ·X 光管原级谱的强度分布 | 第29-30页 |
| ·谱仪的几何因子 | 第30页 |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 第4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方法 | 第33-3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33-35页 |
| ·研究地理位置及风向 | 第33-34页 |
| ·研究区域监测点分布 | 第34-35页 |
| ·研究区域污染源调查 | 第35页 |
| ·样品采集及处理方法 | 第35-36页 |
| ·初步定性测量 | 第36-38页 |
| ·采样点具体位置 | 第36页 |
| ·成像实物图 | 第36页 |
| ·测量结果 | 第36-38页 |
| 第5章 定量测量及数据分析 | 第38-52页 |
| ·基本参数法程序的标定 | 第38-42页 |
| ·基体效应 | 第38-39页 |
| ·谱峰重叠的分解 | 第39-40页 |
| ·大气降尘颗粒物中金属污染源种类的确定 | 第40页 |
| ·标样配置 | 第40-41页 |
| ·标样测量 | 第41-42页 |
| ·初步定量分析 | 第42-44页 |
| ·采样点状况 | 第42页 |
| ·粉尘颗粒形貌特征 | 第42-43页 |
| ·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 ·监测点大气颗粒中主要无机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44-52页 |
| ·监测点Ti 的丰度 | 第45-46页 |
| ·监测点Cr 的丰度 | 第46-48页 |
| ·监测点Mn 的丰度 | 第48页 |
| ·监测点Fe 的丰度 | 第48-49页 |
| ·监测点Ni 的丰度 | 第49-50页 |
| ·监测点Cu 的丰度 | 第50页 |
| ·监测点Zn 的丰度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