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20页 |
第一节 鳄蜥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 分类地位 | 第9页 |
2 种群地理分布 | 第9-10页 |
3 形态学研究 | 第10页 |
4 生理、生化及解剖学研究 | 第10页 |
5 生态习性 | 第10-11页 |
·鳄蜥的栖息地选择 | 第10页 |
·行为习性 | 第10-11页 |
·热生态学 | 第11页 |
·交配繁殖模式 | 第11页 |
·食性 | 第11页 |
6 人工繁殖 | 第11-12页 |
7 鳄蜥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 第12页 |
第二节 保护遗传学及常用分子遗传标记 | 第12-18页 |
1 保护遗传学 | 第12-13页 |
2 常用分子遗传标记 | 第13-16页 |
·等位酶技术 | 第13页 |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 第13-14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14页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 第14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 第14-15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 第15页 |
·线粒体DNA(mtDNA) | 第15页 |
·微卫星标记(SSR) | 第15-16页 |
3 微卫星遗传标记的筛选及其应用 | 第16-18页 |
·微卫星标记的引物获取 | 第16-17页 |
·从数据库或相关文献中查询 | 第16页 |
·从近缘物种中筛选 | 第16页 |
·传统法 | 第16页 |
·微卫星富集法 | 第16-17页 |
·微卫星标记在濒危动物保护遗传学的应用 | 第17-18页 |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 第17页 |
·亲子鉴定及交配系统研究 | 第17-18页 |
·种群动态和物种进化历史揭示 | 第18页 |
·近缘物种及杂交个体鉴别 | 第18页 |
·辅助种群调查 | 第18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1 待解决问题 | 第18-19页 |
2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31页 |
第一节 样品采集 | 第20页 |
第二节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0-22页 |
1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1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2-23页 |
·组织样品DNA的提取 | 第22页 |
·唾液样品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2 微卫星文库的构建 | 第23-28页 |
·DNA提取 | 第23页 |
·限制性酶切鳄蜥基因组DNA及酶切片段的选择回收 | 第23-24页 |
·接头的连接及回收产物的检测与扩增 | 第24-25页 |
·连接产物的扩增(SAULA扩增)与回收 | 第25页 |
·杂交 | 第25-26页 |
·磁珠富集洗脱 | 第26-27页 |
·CA富集产物克隆转化 | 第27-28页 |
3 微卫星序列测定及引物设计 | 第28页 |
4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检测 | 第28-30页 |
·溶解引物 | 第28页 |
·PCR反应条件摸索 | 第28-29页 |
·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检测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 | 第29-30页 |
·1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和显色液的制备 | 第29页 |
·PAGE胶银染 | 第29-30页 |
·扩增产物片段大小的确定 | 第30页 |
5 父权分析 | 第30页 |
第四节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第一节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1 鳄蜥微卫星位点的筛选 | 第31-35页 |
·鳄蜥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1页 |
·限制性酶切 | 第31-32页 |
·DNA片段与接头的连接 | 第32页 |
·分子杂交与磁珠富集 | 第32-33页 |
·阳性克隆筛选与测序 | 第33-34页 |
·引物设计 | 第34-35页 |
·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检测 | 第35页 |
2 鳄蜥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38页 |
·哈温平衡与连锁不平衡检测 | 第35页 |
·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 | 第35-36页 |
·鳄蜥养殖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36-38页 |
第二节 讨论 | 第38-42页 |
1 取样及DNA的提取 | 第38-39页 |
·样品取样方法 | 第38页 |
·口腔唾液DNA的提取 | 第38-39页 |
2 微卫星文库的构建 | 第39-40页 |
·微卫星基因分型 | 第39页 |
·微卫星在鳄蜥保护遗传学研究的应用 | 第39-40页 |
3 鳄蜥遗传结构分析 | 第40-42页 |
·罗坑保护区鳄蜥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40-41页 |
·鳄蜥的保护对策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附图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