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0页 |
1.1 耳聋概述 | 第11-18页 |
1.1.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 | 第11-13页 |
1.1.2 常染色体隐形遗传耳聋 | 第13-15页 |
1.1.3 母系遗传性耳聋 | 第15-17页 |
1.1.4 伴X遗传性耳聋 | 第17-18页 |
1.2 线粒体与耳聋 | 第18-30页 |
1.2.1 线粒体及线粒体基因组 | 第18-20页 |
1.2.2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疾病 | 第20-22页 |
1.2.3 耳聋与线粒体DNA突变 | 第22-30页 |
1.2.3.1 与耳聋相关的 12sRNA突变 | 第22-24页 |
1.2.3.2 与非综合征性聋相关的tRNA突变 | 第24-28页 |
1.2.3.3 线粒体DNA突变致聋的机制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30-5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30-32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32-35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2.3.1 细胞 | 第35页 |
2.3.2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2.3.2.1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35页 |
2.3.2.2 细胞实验主要相关试剂: | 第35页 |
2.3.2.3 蛋白分析相关试剂: | 第35-36页 |
2.3.3 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 | 第36页 |
2.4 细胞系的构建 | 第36-40页 |
2.4.1 细胞的培养 | 第36-37页 |
2.4.1.1 细胞培养基 | 第36-37页 |
2.4.1.2 细胞培养和扩增传代 | 第37页 |
2.4.2 构建永生化淋巴细胞系 | 第37-39页 |
2.4.2.1 试剂配制 | 第37-38页 |
2.4.2.2 EBV病毒的(Epstein-Barr Virus)制备 | 第38页 |
2.4.2.3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及转化: | 第38-39页 |
2.4.3 构建转线粒体融合细胞系 | 第39-40页 |
2.4.3.1 试剂配制 | 第39页 |
2.4.3.2 细胞融合 | 第39-40页 |
2.5 DNA相关的实验和方法 | 第40-44页 |
2.5.1 全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0-42页 |
2.5.1.1 外周血DNA的提取(酚-氯仿法) | 第40-41页 |
2.5.1.2 从悬浮培养的细胞中提取基因组 | 第41-42页 |
2.5.1.3 从贴壁培养的细胞中提取DNA | 第42页 |
2.5.2 基因组的定量及保存 | 第42页 |
2.5.3 线粒体DNA全序列的测定 | 第42-43页 |
2.5.4 检测突变位点的异质性水平 | 第43-44页 |
2.6 RNA的提取和相关试验 | 第44-46页 |
2.6.1 RNA的提取 | 第44页 |
2.6.1.1 细胞中总RNA的提取 | 第44页 |
2.6.2 RNA浓度及纯度测定 | 第44页 |
2.6.3 northern杂交分析线粒体tRNA水平 | 第44-46页 |
2.6.3.1 试剂准备 | 第44-45页 |
2.6.3.2 实验步骤 | 第45-46页 |
2.7 线粒体的提取及相关实验 | 第46-50页 |
2.7.1 粗提线粒体 | 第46-47页 |
2.7.2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测定 | 第47-50页 |
2.7.2.1 准备所需药品 | 第47页 |
2.7.2.2 制备检测所需线粒体悬液 | 第47-48页 |
2.7.2.3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体酶活力测定 | 第48-50页 |
2.8 蛋白质相关实验和方法 | 第50-53页 |
2.8.1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 第50页 |
2.8.2 BCA法蛋白质定量 | 第50-51页 |
2.8.3 制备SDS变性凝胶 | 第51页 |
2.8.4 电泳 | 第51页 |
2.8.5 转膜 | 第51页 |
2.8.6 封闭与杂交 | 第51-52页 |
2.8.7 试验所用试剂 | 第52-53页 |
2.9 细胞的相关实验 | 第53-59页 |
2.9.1 线粒体DNA拷贝数的检测 | 第53-54页 |
2.9.2 细胞氧耗速率测定 | 第54-56页 |
2.9.2.1 悬浮细胞氧耗速率测定 | 第54-56页 |
2.9.2.2 融合细胞的氧耗速率测定 | 第56页 |
2.9.3 ATP合成检测 | 第56-57页 |
2.9.3.1 检测原理 | 第56页 |
2.9.3.2 配制检测所需试剂 | 第56-57页 |
2.9.3.3 检测步骤 | 第57页 |
2.9.4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第57-58页 |
2.9.4.1 检测原理 | 第57页 |
2.9.4.2 试剂配制 | 第57页 |
2.9.4.3 实验步骤 | 第57-58页 |
2.9.5 细胞ROS检测 | 第58-59页 |
2.9.5.1 MitoSoxTM线粒体活性氧检测 | 第58-59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59-82页 |
3.1 永生化淋巴细胞系的构建及淋巴系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检测 | 第59-68页 |
3.1.1 永生化淋巴细胞系的构建 | 第59页 |
3.1.2 淋巴细胞系线粒体DNA的序列分析 | 第59-62页 |
3.1.3 永生化淋巴细胞系mt.593T>C突变异质性检测 | 第62页 |
3.1.4 携带m.593T>C突变的永生化淋巴细胞系tRNAPhe水平下降 | 第62-63页 |
3.1.5 携带m.593T>C突变的永生化淋巴细胞系线粒体蛋白合成水平下降 | 第63-65页 |
3.1.6 携带m.593T>C突变的线粒体ATP合成水平下降 | 第65页 |
3.1.7 m.593T>C突变的淋巴细胞氧耗速率下降 | 第65-67页 |
3.1.8 淋巴细胞系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下降 | 第67页 |
3.1.9 淋巴细胞系实验结果小结 | 第67-68页 |
3.2 融合细胞系的构建及融合细胞系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检测 | 第68-76页 |
3.2.1 融合细胞系的构建和鉴定 | 第68页 |
3.2.2 融合细胞系mt.593T>C突变异质性检测 | 第68页 |
3.2.3 RT-PCR测定线粒体拷贝数 | 第68-69页 |
3.2.4 融合细胞系tRNAPhe的表达有下降 | 第69-70页 |
3.2.5 融合细胞系的蛋白合成缺陷 | 第70-71页 |
3.2.6 融合细胞系的ATP合成缺陷 | 第71页 |
3.2.7 融合细胞系的细胞氧耗下降 | 第71-72页 |
3.2.8 融合细胞系氧化呼吸链酶活下降 | 第72-73页 |
3.2.9 融合细胞系突变细胞株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 第73-74页 |
3.2.10 融合细胞系的突变细胞株的线粒体ROS水平升高 | 第74-75页 |
3.2.11 融合细胞系实验结果小结 | 第75-76页 |
3.3 讨论 | 第76-82页 |
3.3.1 讨论 | 第76-81页 |
3.3.2 展望 | 第81-82页 |
缩略词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10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