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分区策略关键问题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受端系统稳定性提升措施 | 第12-13页 |
1.2.2 电网冲击吸收器 | 第13页 |
1.2.3 故障限流器 | 第13-15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电网分区装置仿真模型搭建 | 第17-26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电网冲击吸收器建模 | 第17-24页 |
2.2.1 电压源换流器基频数学模型 | 第17-18页 |
2.2.2 直流侧机电暂态数学模型 | 第18-19页 |
2.2.3 内外环控制器 | 第19页 |
2.2.4 模型使用流程 | 第19-20页 |
2.2.5 模型测试算例 | 第20-24页 |
2.3 故障限流器建模 | 第24-25页 |
2.3.1 模型工作逻辑 | 第24页 |
2.3.2 模型测试算例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电网分区方式研究 | 第26-50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分区技术机理研究 | 第26-35页 |
3.2.1 柔性直流分区技术机理分析 | 第26-31页 |
3.2.2 故障限流器动态分区技术机理分析 | 第31-35页 |
3.3 各分区方式比较 | 第35-48页 |
3.3.1 不同电网分区方式概述 | 第35-37页 |
3.3.2 不同分区方式电网性能计算 | 第37-43页 |
3.3.3 加装STATCOM提高系统稳定性 | 第43-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柔性直流分区原则与分区方法研究 | 第50-63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多直流馈入系统建模和描述指标 | 第51页 |
4.3 分区原则研究 | 第51-53页 |
4.3.1 联络线阻抗对系统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2 等效电源阻抗对系统的影响 | 第53页 |
4.4 基于多直流落点相互作用因子直流分区方法 | 第53-61页 |
4.4.1 选择候选方案 | 第55-56页 |
4.4.2 确定目标方案 | 第56-57页 |
4.4.3 直流分区算例 | 第57-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柔性直流分区评价方法研究 | 第63-80页 |
5.1 引言 | 第63-64页 |
5.2 多直流落点系统稳定性问题 | 第64-65页 |
5.2.1 多直流发生换相失败问题 | 第64页 |
5.2.2 直流换相失败后系统恢复问题 | 第64-65页 |
5.2.3 直流闭锁问题 | 第65页 |
5.3 直流分区方案评价指标 | 第65-67页 |
5.3.1 多直流落点相互作用因子 | 第65-66页 |
5.3.2 多直流落点有效短路比 | 第66页 |
5.3.3 频率偏差因子 | 第66-67页 |
5.4 线性加权和模型 | 第67-70页 |
5.4.1 模型概述 | 第67-69页 |
5.4.2 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69-70页 |
5.5 直流分区方案评价选择流程 | 第70-71页 |
5.6 方案选择算例 | 第71-79页 |
5.6.1 四机多直流馈入系统算例 | 第71-76页 |
5.6.2 实际多直流馈入系统算例 | 第76-7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