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导言 | 第8-11页 |
案例一 | 第8-9页 |
案例二 | 第9-11页 |
第一章 证明妨碍的基本理论和比较法考察 | 第11-26页 |
第一节 证明妨碍的涵义及行为样态 | 第11-16页 |
一、证明妨碍的涵义 | 第11-14页 |
二、行政诉讼证明妨碍的行为样态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对证明妨碍予以制裁的法理依据 | 第16-20页 |
一、经验法则说 | 第16页 |
二、实体法上义务违反说 | 第16-17页 |
三、诉讼协力义务(诉讼促进义务)违反说 | 第17页 |
四、损害赔偿请求权说 | 第17-18页 |
五、刑罚制裁说 | 第18页 |
六、与先前行为矛盾的举动的禁止说 | 第18-19页 |
七、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说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证明妨碍的比较法考察 | 第20-26页 |
一、德国 | 第20-22页 |
二、日本 | 第22-23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 | 第23-24页 |
四、美国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 | 第26-32页 |
第一节 证明妨碍的主观要件 | 第26-28页 |
一、故意 | 第26-27页 |
二、过失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证明妨碍的客观要件 | 第28-31页 |
一、主体要件——主体是不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 | 第29页 |
二、行为要件——妨碍行为的存在 | 第29-30页 |
三、结果要件——诉争事实证明不能或证明困难的结果 | 第30页 |
四、因果关系要件——诉争事实证明不能或证明困难的结果与证明妨碍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证明妨碍的法律效果 | 第32-40页 |
第一节 确定证明妨碍法律效果应当考虑的因素 | 第32-34页 |
一、对被妨碍人造成不公平的程度 | 第32-33页 |
二、妨碍人的主观可归责程度 | 第33页 |
三、所妨碍证据的重要性 | 第33页 |
四、妨碍行为所造成的证明困难度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证明妨碍的法律效果 | 第34-39页 |
一、举证责任转换说 | 第34-36页 |
二、证据评价说 | 第36-37页 |
三、降低证明标准说 | 第37-39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妨碍 | 第40-51页 |
第一节 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协力义务——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展开 | 第40-44页 |
一、行政诉讼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分配以及协力义务 | 第41-42页 |
二、当事人协力义务的理论基础 | 第42-43页 |
三、证明妨碍的规制:协力义务的基本要求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诉讼证明妨碍相关立法及其评价 | 第44-47页 |
一、行政诉讼证明妨碍概说 | 第44-45页 |
二、我国相关立法及其评价 | 第45-47页 |
第三节 行政诉讼中证明妨碍的法律规制:类型化区分的处理 | 第47-49页 |
一、故意形态及重大过失形态下的证明妨碍 | 第47-48页 |
二、一般过失、轻过失形态下的证明妨碍 | 第48-49页 |
第四节 余论:几个问题的探讨 | 第49-51页 |
一、规制形式——统一证据法还是单行法的选择 | 第49页 |
二、公法制裁的保留与当事人程序性权利的保障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