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3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3-16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构造 | 第13-14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 | 第14-15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26页 |
1.3.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特点 | 第16-17页 |
1.3.2 几种典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7-20页 |
1.3.3 Li_2FeSiO_4正极材料 | 第20-26页 |
1.4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第2章 实验所用材料与表征方法 | 第33-39页 |
2.1 实验中所用到的原材料 | 第33-34页 |
2.2 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 | 第34页 |
2.3 材料的分析表征方法 | 第34-36页 |
2.3.1 X 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分析 | 第34-35页 |
2.3.2 扫描电镜显微镜(SEM)及 X 射线能谱(EDS)分析 | 第35-36页 |
2.3.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6页 |
2.3.4 X 射线光电子(XPS)分析 | 第36页 |
2.4 电化学测试 | 第36-39页 |
2.4.1 电极片制备 | 第36-37页 |
2.4.2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 | 第37页 |
2.4.3 充放电循环测试 | 第37页 |
2.4.4 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 | 第37-39页 |
第3章 氮掺杂硅酸亚铁锂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9-53页 |
3.1 前言 | 第39页 |
3.2 实验 | 第39-41页 |
3.2.1 材料的合成 | 第39-40页 |
3.2.2 合成材料的表征 | 第40页 |
3.2.3 电极片的制备 | 第40-41页 |
3.2.4 电池的组装 | 第4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1-50页 |
3.3.1 合成材料的 XRD 分析 | 第41-43页 |
3.3.2 合成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43页 |
3.3.3 合成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3.3.4 XPS 测试分析 | 第44-45页 |
3.3.5 电化学性质分析 | 第45-48页 |
3.3.6 交流阻抗测试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4章 AlPO_4包覆 Li_2FeSiO_4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 第53-70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4.2.1 AlPO_4包覆 Li_2FeSiO_4材料的合成 | 第54页 |
4.2.2 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54页 |
4.2.3 电极片的制备 | 第54-55页 |
4.2.4 电池的组装 | 第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4.3.1 合成材料的 XRD 分析 | 第55-57页 |
4.3.2 合成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57-58页 |
4.3.3 能谱分析 | 第58-59页 |
4.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9-60页 |
4.3.5 XPS 测试分析 | 第60-61页 |
4.4 AlPO_4包覆产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61-64页 |
4.4.1 充放电性能 | 第61-62页 |
4.4.2 倍率性能 | 第62-63页 |
4.4.3 循环性能 | 第63-64页 |
4.5 扩散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64-66页 |
4.5.1 交流阻抗测试 | 第64-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