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五”及2020年碳减排目标实现模式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国际背景 | 第12页 |
1.1.2 国内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碳排放核算和碳强度特征分析 | 第13-14页 |
1.3.2 碳减排目标实现模式分析 | 第14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2.1 碳排放核算研究 | 第16-19页 |
2.1.1 碳排放核算方法 | 第16-18页 |
2.1.2 区域碳排放核算 | 第18-19页 |
2.2 碳排放水平研究 | 第19-21页 |
2.2.1 碳排放水平评估 | 第19-20页 |
2.2.2 碳排放水平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2.3 碳减排研究 | 第21-22页 |
2.4 研究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4-30页 |
3.1 碳排放核算方法 | 第24页 |
3.2 情景分析法 | 第24-25页 |
3.2.1 情景分析法的定义 | 第24页 |
3.2.2 情景分析法的分类 | 第24-25页 |
3.2.3 情景分析法的步骤 | 第25页 |
3.3 LEAP模型 | 第25-27页 |
3.4 参数预测方法 | 第27-30页 |
3.4.1 回归分析法 | 第27页 |
3.4.2 成分数据预测法 | 第27-28页 |
3.4.3 趋势外推法 | 第28-30页 |
第四章 CO_2排放核算与特征分析 | 第30-38页 |
4.1 CO_2排放核算步骤 | 第30-31页 |
4.2 CO_2排放核算数据来源 | 第31页 |
4.3 CO_2排放核算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4.3.1 CO_2排放核算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4.3.2 分部门CO_2排放量分析 | 第32-33页 |
4.3.3 分能源种类CO_2排放量分析 | 第33-34页 |
4.4 碳排放强度特征分析 | 第34-38页 |
4.4.1 总体碳排放强度分析 | 第35-36页 |
4.4.2 分行业碳排放强度分析 | 第36-38页 |
第五章 中国碳减排目标实现模式研究 | 第38-67页 |
5.1 中国社会-经济-能源系统现状分析 | 第38-48页 |
5.1.1 中国社会现状 | 第38-41页 |
5.1.2 中国经济现状 | 第41-43页 |
5.1.3 中国能源现状 | 第43-48页 |
5.2 参数设定 | 第48-50页 |
5.2.1 CO_2排放影响因素 | 第48-50页 |
5.2.2 参数设定 | 第50页 |
5.3 碳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 第50-57页 |
5.3.1 情景设计 | 第50-51页 |
5.3.2 参数值设定 | 第51-56页 |
5.3.3 结果与分析 | 第56-57页 |
5.4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对碳减排目标影响性分析 | 第57-60页 |
5.4.1 情景设计 | 第57-58页 |
5.4.2 参数值设定 | 第58页 |
5.4.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5.5 减排政策调控力度分析 | 第60-62页 |
5.5.1 情景设计 | 第60-61页 |
5.5.2 参数值设定 | 第61页 |
5.5.3 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5.6 碳减排目标实现模式分析 | 第62-64页 |
5.6.1 情景设计 | 第62-63页 |
5.6.2 参数值设定 | 第63页 |
5.6.3 结果与分析 | 第63-64页 |
5.7 政策建议 | 第64-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