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作为材料语言在当代建筑中的表达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理论框架 | 第14-15页 |
第2章 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 第15-23页 |
2.1 混凝土的起源 | 第15-16页 |
2.2 20世纪前期混凝土在建筑中的表达 | 第16-19页 |
2.2.1 现代主义建筑观对混凝土的影响 | 第16-18页 |
2.2.2 预制混凝土的发展 | 第18-19页 |
2.3 20世纪后期混凝土在建筑中的表达 | 第19-21页 |
2.4 当代新型混凝土在建筑中的表达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混凝土表达中的真实性 | 第23-27页 |
3.1 混凝土材料的真实表达 | 第23-24页 |
3.2 混凝土技术的真实表达 | 第24-26页 |
3.3 混凝土结构的真实表达 | 第26-27页 |
第4章 影响混凝土表达的因素 | 第27-55页 |
4.1 原料特征对混凝土表达的影响 | 第27-33页 |
4.1.1 基本组成 | 第27-28页 |
4.1.2 调整原有基本组成 | 第28页 |
4.1.3 混凝土添加物 | 第28-33页 |
4.1.3.1 原料混合添加物 | 第28-30页 |
4.1.3.2 大型材质块添加物 | 第30-31页 |
4.1.3.3 新型材料添加物 | 第31-33页 |
4.2 制作过程对混凝土表达的影响 | 第33-50页 |
4.2.1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 第33-40页 |
4.2.1.1 现浇混凝土 | 第33-34页 |
4.2.1.2 预制混凝土 | 第34-36页 |
4.2.1.3 现浇和预制混凝土的结合设计 | 第36-37页 |
4.2.1.4 现浇和预制的分析讨论 | 第37-40页 |
4.2.2 混凝土的模板设计 | 第40-49页 |
4.2.2.1 模板的添加剂 | 第41-42页 |
4.2.2.2 模板的肌理 | 第42-45页 |
4.2.2.3 特殊模板的制作&施工 | 第45-48页 |
4.2.2.4 模板产生的细部设计 | 第48-49页 |
4.2.3 混凝土的后期处理 | 第49-50页 |
4.3 混凝土实验 | 第50-52页 |
4.3.1 混凝土研究实验目的 | 第50-51页 |
4.3.2 混凝土的探索性实验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5章 混凝土作为材料语言的表现力 | 第55-64页 |
5.1 混凝土的包含性 | 第55-57页 |
5.2 混凝土的多样性 | 第57-63页 |
5.2.1 整体表现性 | 第58-62页 |
5.2.2 表皮装饰性 | 第62-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语:混凝土材料发展的评价和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期刊 | 第66页 |
学位论文 | 第66页 |
书籍 | 第66-67页 |
互联网 | 第67-68页 |
图片索引 | 第68-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