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1.3 研究目的与难点 | 第21-23页 |
1.4 篇章结构设定 | 第23-26页 |
第2章 辽朝后族渊源与发展演变 | 第26-46页 |
2.1 辽朝立国前契丹“后族” | 第26-37页 |
2.1.1 大贺时代契丹“后族” | 第27-33页 |
2.1.2 遥辇时代契丹“后族” | 第33-37页 |
2.2 辽朝后族出现与地位嬗变 | 第37-46页 |
2.2.1 辽朝后族出现 | 第37-42页 |
2.2.2 辽朝后族政治地位嬗变 | 第42-46页 |
第3章 辽朝后族代表及家族 | 第46-70页 |
3.1 辽朝皇后 | 第46-57页 |
3.1.1 辽朝九帝皇后 | 第46-54页 |
3.1.2 辽朝追谥皇后 | 第54-57页 |
3.2 辽朝后族代表家族 | 第57-70页 |
3.2.1 玄祖简献皇后、德祖宣简皇后家族 | 第58-60页 |
3.2.2 太祖淳钦皇后、世宗怀节皇后、圣宗钦哀皇后、兴宗仁懿皇后、道宗宣懿皇后、道宗惠妃家族、顺宗贞顺皇后家族 | 第60-63页 |
3.2.3 太宗靖安皇后家族 | 第63-64页 |
3.2.4 义宗柔贞皇后家族 | 第64-66页 |
3.2.5 景宗睿智皇后、圣宗仁德皇后、兴宗废后、天祚帝皇后家族 | 第66-70页 |
第4章 辽朝后族政治特权 | 第70-90页 |
4.1 固定通婚权 | 第70-74页 |
4.1.1 通婚特权确立 | 第70-72页 |
4.1.2 通婚特权之发展 | 第72-74页 |
4.2 世选为高官资格 | 第74-79页 |
4.2.1 后族世选资格确立 | 第74-77页 |
4.2.2 后族世选特权发展 | 第77-79页 |
4.3 特定食邑 | 第79-84页 |
4.3.1 后族头下军州特权 | 第79-82页 |
4.3.2 此消彼长的头下军州势力 | 第82-84页 |
4.4 直属私兵 | 第84-90页 |
4.4.1 私兵类型 | 第84-86页 |
4.4.2 私兵作用 | 第86-90页 |
第5章 辽朝后族与皇族政治关系 | 第90-110页 |
5.1 后族与皇位继承 | 第90-98页 |
5.1.1 扶余之变与太宗之立 | 第90-92页 |
5.1.2 横渡之约与世宗之立 | 第92-94页 |
5.1.3 世宗遇弑与穆宗之立 | 第94-96页 |
5.1.4 穆宗遇弑与景宗之立 | 第96-98页 |
5.2 后族与皇族政治博弈 | 第98-110页 |
5.2.1 钦哀皇后干政 | 第98-101页 |
5.2.2 重元之乱 | 第101-103页 |
5.2.3 道宗三案 | 第103-106页 |
5.2.4 天祚帝文妃与晋王受诬案 | 第106-110页 |
第6章 辽朝后族政治出现原因及评价 | 第110-126页 |
6.1 辽朝后族政治出现原因 | 第110-117页 |
6.1.1 内亚游牧民族联合执政传统 | 第110-112页 |
6.1.2 辽朝立国前后特殊时代背景产物 | 第112-115页 |
6.1.3 辽朝后族成员自身推动结果 | 第115-117页 |
6.2 辽朝后族政治评价 | 第117-126页 |
6.2.1 欲思其利, 必虑其害 | 第118-120页 |
6.2.2 福之所倚,祸之所伏 | 第120-123页 |
6.2.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第123-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6页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成果 | 第136-138页 |
后记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