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 ·我国大豆生产概况 | 第11-12页 |
| ·大豆连作引起大豆生产障碍的主要因子分析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大豆连作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14页 |
|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 ·大豆连作试验区基本概况 | 第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 ·供试大豆品种 | 第21页 |
| ·试验用肥及管理 | 第21页 |
|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式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7页 |
|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 ·土壤养分的测定 | 第22页 |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 第22-23页 |
| ·Biolog法分析细菌群落多样性 | 第23-24页 |
| ·PCR-DGGE法解析不同年限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 | 第24-27页 |
|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47页 |
| ·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28-31页 |
| ·细菌数量的测定结果 | 第28页 |
| ·真菌数量的测定结果 | 第28-29页 |
| ·放线菌数量的测定结果 | 第29-30页 |
| ·各处理间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差异分析 | 第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31-34页 |
| ·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 第32-33页 |
| ·连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影响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与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 ·连作对大豆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大豆成熟期生长状况调查结果 | 第36-37页 |
| ·连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细菌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 ·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 第39-45页 |
| ·提取的土壤总DNA | 第39-40页 |
| ·大豆根际土壤基因16S rDNA V3区PCR扩增 | 第40-41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 | 第41页 |
| ·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1-42页 |
| ·DGGE聚类分析 | 第42-43页 |
| ·DGGE优势电泳条带的测序结果 | 第43-44页 |
| ·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 | 第44-45页 |
| ·连作大豆不同时期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影响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作者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