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意义及创新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创新 | 第11页 |
二、先行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主要文献及档案资料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清入关前乌拉地区的打牲活动与打牲衙门的设立 | 第15-20页 |
一、清代的打牲乌拉地区概述 | 第15-17页 |
二、清朝入关前打牲乌拉地区的打牲活动 | 第17-18页 |
三、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设立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打牲丁的管理与打牲官员的设置 | 第20-34页 |
一、打牲丁的管理 | 第20-25页 |
(一)打牲丁的来源 | 第21-23页 |
(二)打牲丁的管理 | 第23-24页 |
(三)打牲丁的职责 | 第24-25页 |
二、打牲乌拉地方主要官员设置 | 第25-34页 |
第三章 清代的打牲活动与总管衙门地位的提升 | 第34-60页 |
一、采捕东珠 | 第34-47页 |
(一)清代重视东珠采捕的原因 | 第34-38页 |
(二)东珠采捕的流程 | 第38-41页 |
(三)东珠采捕的奖惩 | 第41-46页 |
(四)东珠进贡的流程 | 第46-47页 |
二、其他采捕活动 | 第47-58页 |
(一)采捕贡鱼 | 第47-53页 |
(二)采捕人参 | 第53-54页 |
(三)采集松籽和蜂蜜 | 第54-58页 |
三、总管衙门地位的提升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清中后期“打牲”的衰落与总管衙门的裁并 | 第60-68页 |
一、“打牲”的衰落 | 第60-64页 |
二、总管衙门的裁并 | 第64-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 1 | 第76-80页 |
附录 2 | 第80-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88-90页 |
后记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