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问题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17-18页 |
第2章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概念及内容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居家养老服务 | 第18页 |
2.1.2 智慧养老 | 第18-19页 |
2.1.3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 | 第19-20页 |
2.2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 第20-23页 |
2.2.1 日常生活照料 | 第20页 |
2.2.2 健康服务 | 第20-21页 |
2.2.3 安全管理 | 第21页 |
2.2.4 精神慰藉 | 第21-23页 |
第3章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以乌镇为例 | 第23-44页 |
3.1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概况 | 第23-26页 |
3.1.1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国外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3.1.2 我国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3.2 乌镇概况 | 第26-27页 |
3.3 乌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总体概况 | 第27-33页 |
3.3.1 乌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模式 | 第27-28页 |
3.3.2 乌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运作机理 | 第28-30页 |
3.3.3 乌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 第30-32页 |
3.3.4 乌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特点 | 第32-33页 |
3.4 乌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实证分析 | 第33-40页 |
3.4.1 调查对象 | 第33-34页 |
3.4.2 调查方法与目的 | 第34页 |
3.4.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3.4.4 调查小结 | 第39-40页 |
3.5 乌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效果分析 | 第40-41页 |
3.5.1 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子女的养老负担 | 第40页 |
3.5.2 提高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提升了服务型政府的形象 | 第40-41页 |
3.6 乌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第41-44页 |
3.6.1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不够完善 | 第41-42页 |
3.6.2“银色数字鸿沟”问题凸显 | 第42页 |
3.6.3 智慧养老服务内容有限 | 第42-43页 |
3.6.4 缺乏智慧养老复合型人才 | 第43-44页 |
第4章 完善乌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44-49页 |
4.1 完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 第44-45页 |
4.1.1 完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制度 | 第44页 |
4.1.2 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 第44-45页 |
4.2 加大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克服“银色数字鸿沟” | 第45-46页 |
4.2.1 营造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良好氛围 | 第45页 |
4.2.2 提升老人智慧养老体验 | 第45-46页 |
4.3 注重供需动态匹配,完善养老服务内容 | 第46-47页 |
4.3.1 注重养老服务供需的动态匹配 | 第46页 |
4.3.2 完善养老服务内容 | 第46页 |
4.3.3 有效整合养老服务资源 | 第46-47页 |
4.4 培养智慧养老复合型人才,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 第47-49页 |
4.4.1 注重人才培养 | 第47页 |
4.4.2 完善养老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A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