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智能变电站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1.2.2 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基础 | 第13-25页 |
2.1 智能站基本原理 | 第13-17页 |
2.1.1 智能站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信息采集数字化 | 第13-15页 |
2.1.3 通信平台网络化 | 第15-16页 |
2.1.4 信息共享标准化 | 第16-17页 |
2.2 智能站继电保护硬件构成 | 第17-22页 |
2.2.1 合并单元 | 第17-19页 |
2.2.2 智能终端 | 第19-20页 |
2.2.3 继电保护及测控装置 | 第20-21页 |
2.2.4 同步时钟装置 | 第21-22页 |
2.3 智能站继电保护通信服务 | 第22-23页 |
2.3.1 SV通信服务 | 第22页 |
2.3.2 GOOSE通信服务 | 第22-23页 |
2.4 智能站线路保护组网方式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智能变电站线路保护可靠性模型及算法 | 第25-37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可靠性框图法 | 第25-28页 |
3.2.1 串联系统可靠性框图 | 第25-26页 |
3.2.2 并联系统可靠性框图 | 第26页 |
3.2.3 网络系统可靠性框图 | 第26-28页 |
3.3 智能站线路保护系统可靠性建模 | 第28-32页 |
3.3.1 经对时修正的装置可靠性模型 | 第28-30页 |
3.3.2 SV传输可靠性模型 | 第30-31页 |
3.3.3 GOOSE传输可靠性模型 | 第31-32页 |
3.3.4 线路保护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32页 |
3.4 基于最小路集法的线路保护可靠性框图算法 | 第32-35页 |
3.4.1 节点遍历法 | 第32-33页 |
3.4.2 不交化算法 | 第33-35页 |
3.4.3 基于最小路集法的算法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工程应用分析 | 第37-46页 |
4.1 引言 | 第37-38页 |
4.2 医药站 220kV线路间隔保护可靠性算例分析 | 第38-42页 |
4.2.1 220kV线路间隔保护配置方案 | 第38-39页 |
4.2.2 可靠性框图建模 | 第39-40页 |
4.2.3 可靠性计算 | 第40-42页 |
4.3 医药站 110kV线路间隔保护可靠性算例分析 | 第42-44页 |
4.3.1 110kV线路间隔保护配置方案 | 第42-43页 |
4.3.2 可靠性计算 | 第43-44页 |
4.4 应用效果分析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5.1 结论 | 第46页 |
5.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