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关键词阐释 | 第11-13页 |
1.2.1 城乡一体化 | 第11页 |
1.2.2 新农村建设 | 第11-12页 |
1.2.3 美丽乡村建设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大洼美丽乡村建设案例概述 | 第18-29页 |
2.1 大洼县县情简介 | 第18-20页 |
2.1.1 自然条件 | 第18页 |
2.1.2 经济基础 | 第18-19页 |
2.1.3 社会文化 | 第19-20页 |
2.2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 第20-22页 |
2.2.1 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思想 | 第20页 |
2.2.2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 第20-21页 |
2.2.3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 第21-22页 |
2.3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基础 | 第22-24页 |
2.4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个案 | 第24-29页 |
2.4.1 唐家镇北窑村 | 第24-25页 |
2.4.2 西安镇上口子村 | 第25-26页 |
2.4.3 家镇大堡子村 | 第26-29页 |
3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 第29-51页 |
3.1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3.1.1 就地城镇化理论分析 | 第29页 |
3.1.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3.2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经验借鉴 | 第30-32页 |
3.2.1 江西婺源旅游之乡建设 | 第30页 |
3.2.2 浙江安吉生态之乡建设 | 第30-31页 |
3.2.3 法国城乡平衡的乡村建设 | 第31页 |
3.2.4 日本振兴产业的乡村建设 | 第31-32页 |
3.2.5 国内外乡村建设模式的评价 | 第32页 |
3.3 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和可推广的经验 | 第32-46页 |
3.3.1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 第32-36页 |
3.3.2 美丽乡村奖惩机制创新 | 第36-40页 |
3.3.3 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 第40-43页 |
3.3.4 信息决策及情况反馈机制 | 第43-46页 |
3.4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6-51页 |
3.4.1 政策解读和执行不到位 | 第47-48页 |
3.4.2 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不高 | 第48-49页 |
3.4.3 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成熟 | 第49-50页 |
3.4.4 民主参与管理不足 | 第50-51页 |
4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改进建议 | 第51-55页 |
4.1 统筹城乡发展 | 第51-52页 |
4.1.1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 第51页 |
4.1.2 统筹城乡规划和管理制度 | 第51-52页 |
4.2 发展现代农业 | 第52页 |
4.2.1 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改革 | 第52页 |
4.2.2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 | 第52页 |
4.3 繁荣农村文化 | 第52-53页 |
4.3.1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 第52-53页 |
4.3.2 引导农民开展业余文化活动 | 第53页 |
4.4 促进村民自治 | 第53-55页 |
4.4.1 加强组织建设 | 第53-54页 |
4.4.2 狠抓制度建设 | 第54页 |
4.4.3 加强民主管理 | 第54页 |
4.4.4 强化内外监督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A 美丽乡村建设调查问卷 | 第58-63页 |
附录B 美丽乡村建设访谈提纲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