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烃论文--不饱和脂烃论文

延长丁二烯装置运行周期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初探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0页
    1.1 装置简介第8-9页
    1.2 工艺原理第9-10页
        1.2.1 第一萃取精馏单元工艺原理第9页
        1.2.2 第二萃取精馏单元工艺原理第9页
        1.2.3 脱重脱轻单元工艺原理第9页
        1.2.4 水洗回收单元工艺原理第9-10页
    1.3 工艺流程说明第10-20页
        1.3.1 第一萃取精馏单元第10-11页
        1.3.2 第二萃取精馏单元第11-13页
        1.3.3 脱重脱轻单元第13-15页
        1.3.4 乙腈水洗回收单元第15-17页
        1.3.5 辅助系统第17-20页
第二章 现阶段丁二烯装置运行情况第20-24页
    2.1 丁二烯装置历年运行情况及分析第20-21页
    2.2 原料裂解碳四对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影响第21-24页
第三章 1,3-丁二烯自聚机理分析第24-29页
    3.1 萃取系统堵塞原因分析第24-26页
        3.1.1 橡胶状聚合物第24-25页
        3.1.2 萃取系统堵塞的防范措施第25-26页
    3.2 精馏系统丁二烯的聚合第26-29页
        3.2.1 聚合物的性质及危害第26页
        3.2.2 爆米花状聚合物产生的机理分析第26-28页
        3.2.3 精馏系统堵塞的防范措施第28-29页
第四章 温度、压力、氧含量、阻聚剂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第29-34页
    4.1 主要仪器第29页
    4.2 实验方法第29-30页
        4.2.1 丁二烯存放实验第29-30页
        4.2.2 脱阻聚剂实验第30页
        4.2.3 分析方法第30页
    4.3 铁锈对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4.4 温度对丁二烯中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第31页
    4.5 氧含量与过氧化物含量的关系第31-32页
    4.6 阻聚剂(TBC)对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第32-33页
    4.7 新型阻聚剂的使用第33-34页
        4.7.1 JD-A249的性质及使用方法第33-34页
第五章 B-T101塔内部结构对装置长周期的影响第34-41页
    5.1 目前丁二烯装置生产能力和原设计生产能力差异分析第34-35页
        5.1.1 进料组分变化的影响第34-35页
        5.1.2 同类装置塔内洁净度比较第35页
    5.2 B-T101塔压差升高后的操作第35-38页
        5.2.1 一萃岗位历史最好时期及现阶段主要参数对比第37-38页
    5.3 造成一萃压差升高的疑点排除情况第38-40页
        5.3.1 由于中间再沸器乙腈加热不畅,引起液相在塔内积聚第38页
        5.3.2 辅助降液管堵塞造成压差上升第38页
        5.3.3 怀疑塔盘底隙过小,导致压差上升第38-39页
        5.3.4 B-E103A/B物料相进出口结构不同,导致压差上升第39-40页
        5.3.5 压差升高原因确认第40页
    5.4 调研与实际情况对比第40-41页
第六章 二萃B-T103塔压差升高分析第41-43页
    6.1 侧线炔烃抽出温度对二萃压差的影响第42页
    6.2 侧线炔烃抽出量对二萃压差的影响第42-43页
    6.3 侧线返回物料中夹带较高炔烃及碳四对压差的影响第43页
第七章 为防止二萃压差升高,工艺调整可采取的应急及预防措施第43-48页
    7.1 二萃B-T103塔侧线口的核算分析第43-44页
    7.2 防止B-T103塔压差升高的预防措施第44-45页
    7.3 闪蒸塔分离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第45-46页
    7.4 闪蒸塔分离效果下降现象证明第46-47页
        7.4.1 压差升高前后闪蒸塔塔顶参数变化情况第46-47页
        7.4.2 压差升高前后闪蒸塔塔釜参数变化情况第47页
    7.5 闪蒸塔B-T105闪蒸效果变差的防范和应急措施第47-48页
第八章 结论第48-52页
    8.1 主要结论第48-50页
        8.1.1 严保助剂加入,减少聚合物生成第48-49页
        8.1.2 优化工艺控制参数,制定新型清理方案第49-50页
    8.2 研究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荧光光谱法分析预聚物中铝钛比的研究
下一篇:优化丁腈橡胶N41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