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综述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第10-30页 |
1.1 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 第10-12页 |
1.2 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 第12-14页 |
1.3 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临床证据 | 第14-15页 |
1.4 心室流出道的发生生物学 | 第15-17页 |
1.4.1 心脏外形的建立 | 第15-16页 |
1.4.2 流出道隔的形成 | 第16-17页 |
1.5 心室流出道的电生理学特性 | 第17-19页 |
1.6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实验设计 | 第19-24页 |
1.6.1 立题依据 | 第1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6.3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0页 |
第2章 右心室流出道细胞常规微电极法电的生理学特性研究 | 第30-4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2.1.2 液体配制 | 第30-31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页 |
2.1.4 兔右心室流出道组织标本的制备 | 第31页 |
2.1.5 兔心肌组织条的制备 | 第31-32页 |
2.1.6 常规微电极技术及动作电位记录 | 第32页 |
2.1.7 主要观察指标及实验参数 | 第32-33页 |
2.1.8 统计学处理 | 第33页 |
2.2 结果 | 第33-39页 |
2.2.1 右心室流出道组织学观察 | 第33-35页 |
2.2.2 用常规微电极法观察右心室流出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 | 第35-38页 |
2.2.3 右心室流出道心肌细胞的触发活动 | 第38-39页 |
2.2.4 右心室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 | 第39页 |
2.3 讨论 | 第39-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第3章 家兔心室肌单细胞的非特异性阳离子流 | 第44-6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3.1.2 主要实验药品 | 第44页 |
3.1.3 主要实验仪器、软件 | 第44-45页 |
3.1.4 家兔心室肌细胞的分离 | 第45页 |
3.1.5 液体配制 | 第45-46页 |
3.1.6 电生理记录和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3.1.7 统计学处理 | 第47页 |
3.2 结果 | 第47-54页 |
3.2.1 去极化引起的外向电流 | 第47-48页 |
3.2.2 非特异性阳离子流的记录 | 第48-54页 |
3.2.2.1 台式液灌流下的非特异性阳离子流 | 第48-49页 |
3.2.2.2 细胞外无Na~+无K~+时,稳态电流的改变 | 第49-50页 |
3.2.2.3 电极内外液中以Cs~+代替 K~+,以去除外向钾电流 | 第50-52页 |
3.2.2.4 去除细胞外液中的Ca~(2+)和Mg~(2+)后非特异性阳离子流的改变 | 第52-53页 |
3.2.2.5 胰岛素(2μmol/L)的作用 | 第53-54页 |
3.3 讨论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第4章 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离子机制 | 第60-8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4.1.1 家兔心室肌细胞的分离 | 第60-61页 |
4.1.2 液体配制 | 第61页 |
4.1.3 电生理记录和数据分析 | 第61-62页 |
4.2 结果 | 第62-78页 |
4.2.1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 第63-68页 |
4.2.1.1 动作电位的形态和时程 | 第63-65页 |
4.2.1.2 快速刺激对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_动作电位的频率依赖性 | 第65-66页 |
4.2.1.3 早后除极化、迟后除极化及第二平台反应 | 第66-68页 |
4.2.2 心肌细胞的复极电流 | 第68-78页 |
4.2.2.1 瞬时外向钾电流(I_(To)) | 第68-71页 |
4.2.2.2 稳态电流 | 第71-72页 |
4.2.2.3 非特异性阳离子流(NSCC) | 第72-75页 |
4.2.2.4 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 | 第75-76页 |
4.2.2.5 延迟整流钾电流(I_K) | 第76-78页 |
4.3 讨论 | 第78-86页 |
4.3.1 动作电位的复极离子流 | 第78-82页 |
4.3.1.1 瞬时外向钾电流(I_(To)) | 第78-79页 |
4.3.1.2 非特异性阳离子流(NSCC) | 第79-80页 |
4.3.1.3 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 | 第80-81页 |
4.3.1.4 延迟整流钾电流(I_K) | 第81-82页 |
4.3.2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 第82-86页 |
4.3.2.1 触发的机制 | 第83-84页 |
4.3.2.2 折返的机制 | 第84-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全文总结 | 第92-93页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93-94页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