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3 文献述评第12-13页
    1.3 研究方案及研究路径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3 研究路径第14-15页
2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15-25页
    2.1 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界定第15页
    2.2 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模块第15-25页
        2.2.1 第三方支付第16-18页
        2.2.2 互联网融资第18-22页
        2.2.3 互联网理财第22-25页
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影响第25-37页
    3.1 商业银行核心业务概述第25页
    3.2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优势对比第25-27页
        3.2.1 商业银行的优势第25-26页
        3.2.2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第26-27页
    3.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第27-30页
        3.3.1 第三方支付对负债业务的影响第28页
        3.3.2 互联网融资对负债业务的影响第28页
        3.3.3 互联网理财对负债业务的影响第28-29页
        3.3.4 对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影响的敏感度分析第29-30页
    3.4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第30-32页
        3.4.1 第三方支付对资产业务的影响第30-31页
        3.4.2 互联网融资对资产业务的影响第31页
        3.4.3 对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影响的敏感度分析第31-32页
    3.5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第32-35页
        3.5.1 第三方支付对中间业务的影响第32-34页
        3.5.2 互联网融资对中间业务的影响第34页
        3.5.3 互联网理财对中间业务的影响第34页
        3.5.4 对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影响的敏感度分析第34-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7页
4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第37-51页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第37页
    4.2 基于DEA方法的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第37-43页
        4.2.1 变量选择第38-39页
        4.2.2 样本选取第39-40页
        4.2.3 Pearson相关性检验第40页
        4.2.4 计算商业银行的效率第40-43页
    4.3 基于VAR方法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分析第43-50页
        4.3.1 互联网金融对综合效率的影响第43-46页
        4.3.2 互联网金融对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第46-48页
        4.3.3 互联网金融对规模效率的影响第48-50页
    4.4 结论分析第50-51页
5 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第51-55页
    5.1 互惠合作,扩大总体市场份额第51-52页
        5.1.1 联合构建多层次金融生态体系第51页
        5.1.2 核心业务上互惠合作第51-52页
    5.2 适度竞争,增强自身竞争力第52-55页
        5.2.1 重视互联网技术第52页
        5.2.2 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第52-53页
        5.2.3 完善服务渠道覆盖第53-55页
6 结论及展望第55-57页
    6.1 研究结论第55页
    6.2 展望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终极控制权对企业关联交易及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沪市的经验数据
下一篇:价值链视角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西安高新区软件产业集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