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木薯(树薯)病虫害论文

国内木薯病害调查与细菌性枯萎病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前言第11-26页
   ·木薯及其产业发展现状第11-13页
   ·木薯主要病害第13-20页
     ·叶部病害第13-17页
       ·非洲木薯花叶病第13-14页
       ·细菌性角斑病第14页
       ·褐斑病第14-15页
       ·炭疽病第15-16页
       ·枯萎叶斑病第16页
       ·白点病第16页
       ·环斑病第16-17页
       ·白粉病第17页
     ·茎杆病害第17-19页
       ·徒长病第17-18页
       ·细菌性茎腐病第18页
       ·褐条病第18-19页
     ·根部病害第19-20页
       ·蛙皮病第19页
       ·根病第19-20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研究进展第20-23页
     ·分布与危害第20页
     ·症状特点第20-21页
     ·发生规律第21页
     ·病原学第21-22页
     ·品种抗病性第22-23页
     ·防治措施第23页
   ·植物病原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第23-24页
   ·植物病原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第2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48页
   ·实验材料第26页
     ·供试的植物材料与细菌菌株第26页
     ·培养基与试剂第26页
     ·主要设备与仪器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48页
     ·国内木薯病害调查及木薯病害基础数据库建设第26-32页
       ·病害调查第26-27页
       ·国内木薯主要病害种类、分布与危害第27-32页
       ·木薯病害基础数据库建设第32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安全性评估及防治技术研究第32-48页
       ·安全性评估第32-37页
       ·细菌性枯萎病病原鉴定第37-43页
       ·木薯主要种质抗病性评价第43-44页
       ·监测网点建设第44页
       ·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第44-45页
       ·防治药剂大田防效评价第45-4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8-72页
   ·国内木薯病害调查及木薯病害基础数据库建设第48-61页
     ·病害调查、主要病害种类、分布与危害第48-49页
     ·主要真菌病害病原鉴定第49-60页
       ·离蠕孢叶斑病第49-53页
       ·棒孢霉叶斑病第53-56页
       ·炭疽病第56-60页
       ·根腐病第60页
     ·木薯病害基础数据库建设第60-61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安全性评估及防治技术研究第61-72页
     ·安全性评估第61-62页
       ·评估体系赋值第61页
       ·危险性评价值的计算结果第61-62页
       ·危险等级评价第62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病原鉴定第62-64页
       ·田间症状观察第62页
       ·病菌的分离、保存与致病性测定第62页
       ·细菌性枯萎病菌形态观察第62-63页
       ·细菌性枯萎病菌生理生化特征第63-64页
       ·病菌16S rRNA序列分析第64页
     ·木薯主要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抗病性评价第64-66页
     ·监测网点建设第66-70页
       ·监测技术第66-69页
       ·监测点建设第69-70页
     ·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第70页
     ·防治药剂大田防效评价第70-72页
4 讨论第72-75页
   ·国内木薯主要病害及其监测第72-73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是我国木薯产业健康发展的潜在威胁第73-74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防治第74页
   ·木薯主要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病性评价第74-75页
5. 结论第75-78页
   ·首次开展较为全面的系统国内木薯病害调查,基本明确了我国木 薯的病害种类、分布及其危害情况第75页
   ·明确了国内木薯主要病害病原,获得离蠕袍叶斑病、棒袍霉叶斑 病和炭疽病等重要真菌病害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数据,建立 了木薯病害基础数据库第75页
   ·分离鉴定了主产区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基本明确了其风险等级 及国内木薯主要种质对该病的抗病性水平第75-76页
   ·通过室内和大田药剂筛选,获得防治细菌性枯萎病效果较好的药剂 2种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附录一 供试木薯种质第83-87页
附录二 供试培养基第87-89页
附录三 试剂第89-91页
附录四 缩略词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图第93-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螺旋粉虱起飞和扩散的影响因子研究
下一篇:溴菌腈在香蕉和土壤中的残留及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