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1.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概述 | 第10-20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及其构成要件 | 第10-14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概念 | 第10-13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构成要件 | 第13-14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主要类型 | 第14-16页 |
| ·累积因果关系类和结合因果关系类 | 第15-16页 |
| ·积极、消极以及两者结合类 | 第16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与相关侵权的区别 | 第16-20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 | 第16-17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与共同危险行为 | 第17-18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与不真正连带数人侵权 | 第18-20页 |
| 2. 两大法系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 | 第20-27页 |
| ·大陆法系的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 | 第20-23页 |
| ·德国 | 第20-21页 |
| ·法国 | 第21-22页 |
| ·日本 | 第22页 |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2-23页 |
| ·英美法系的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 | 第23-25页 |
| ·英国 | 第23-24页 |
| ·美国 | 第24-25页 |
| ·两大法系立法分析及启示 | 第25-27页 |
| 3. 我国关于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立法现状及评析 | 第27-32页 |
| ·我国关于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相关立法 | 第27-29页 |
| ·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 | 第27页 |
|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相关规定 | 第27-28页 |
| ·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 | 第28-29页 |
| ·对我国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立法上的评析 | 第29-32页 |
| ·民法通则存在的缺陷 | 第29页 |
|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存在的缺陷 | 第29-30页 |
| ·侵权责任法存在的缺陷 | 第30-32页 |
| 4. 我国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立法完善 | 第32-40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责任承担的标准 | 第32-35页 |
| ·责任承担标准的内容 | 第32-34页 |
| ·责任承担标准的构建 | 第34-35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侵权人责任承担方式 | 第35-40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侵权人的外部责任承担方式 | 第35-38页 |
| ·无意思联络数侵权人的内部责任承担方式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 第43-4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