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

不同环境海洋放线菌多样性研究及2株放线菌新菌的分类鉴定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37页
   ·放线菌第14页
   ·海洋放线菌第14-18页
     ·海洋放线菌多样性第14-18页
     ·海洋“土著”放线菌第18页
   ·海洋放线菌研究方法第18-21页
     ·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培养第18-20页
     ·未培养(unculturable)的海洋放线菌的培养第20-21页
     ·利用噬菌体分离稀有放线菌第21页
   ·放线菌的分类鉴定第21-30页
     ·传统分类法第22-23页
     ·化学分类法第23-26页
     ·分子分类第26-29页
     ·多相分类(polyphasic taxonomy)第29页
     ·微生物的快速鉴定系统——Biolog 系统第29-30页
   ·海洋放线菌的应用第30-34页
     ·抗菌活性物质第32页
     ·抗肿瘤活性物质第32-33页
     ·酶的抑制剂第33-34页
     ·工业酶第34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4-35页
   ·研究背景、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5-37页
     ·研究背景第35页
     ·研究内容第35-36页
     ·技术路线第36-37页
第二章 海洋放线菌不同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第37-45页
   ·引言第37页
   ·实验的材料和仪器第37-38页
     ·样品采集第37-38页
     ·试剂第38页
     ·仪器第38页
   ·不同因素对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第38-40页
     ·样品预处理第38-39页
     ·培养基中海水浓度第39页
     ·样品稀释液第39页
     ·培养基第39-40页
   ·放线菌分离方法第40页
   ·结果第40-42页
     ·不同样品预处理方式对放线菌分离效果影响第40-41页
     ·海水浓度对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第41页
     ·不同稀释液对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不同培养基对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第42页
   ·讨论第42-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黄海冷水团沉积物中放线菌多样性研究第45-63页
   ·引言第45-46页
   ·材料与方法第46-53页
     ·实验材料第46-49页
     ·实验方法第49-53页
   ·结果第53-59页
     ·放线菌菌株的分离第53-55页
     ·DNA 的抽提及16S rDNA 的扩增第55-56页
     ·放线菌的16S rDNA 的序列分析第56-58页
     ·拮抗性筛选第58-59页
     ·放线菌胞外酶筛选第59页
   ·讨论第59-61页
   ·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北极海洋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及活性筛选第63-72页
   ·前言第63-64页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实验材料第64-65页
     ·实验方法第65页
   ·结果第65-69页
     ·放线菌菌株的分离第65-67页
     ·极地放线菌多样性第67-69页
     ·拮抗性筛选第69页
   ·讨论第69-71页
   ·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青岛泊子盐场放线菌的分离培养第72-80页
   ·引言第72-73页
   ·实验的材料和仪器第73-74页
     ·样品采集第73页
     ·试剂和仪器第73页
     ·培养基第73-74页
     ·分离方法第74页
     ·16S rRNA 基因PCR 扩增和系统进化分析第74页
     ·产酶菌株筛选第74页
   ·结果第74-78页
     ·培养基对盐环境放线菌分离的影响第74-75页
     ·培养温度对盐环境放线菌分离的影响第75页
     ·盐池中放线菌多样性第75-77页
     ·盐池中放线菌产酶特性第77-78页
   ·讨论第78-79页
   ·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放线菌新属新种—耐碱刺孢放线菌属的分类鉴定第80-98页
   ·引言第80-81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81-83页
     ·实验试剂第81页
     ·培养基第81-83页
     ·实验仪器第83页
   ·实验方法第83-89页
     ·实验菌株及来源第83页
     ·实验菌株16S rDNA 测序鉴定第83-84页
     ·实验菌株表型特征鉴定第84-88页
     ·化学指标第88-89页
   ·结果第89-94页
     ·形态培养特征第89页
     ·CXB654~T 生理生化特征第89-91页
     ·化学指标第91-94页
   ·CXB654~T 分类地位第94-98页
第七章 放线菌新属新种—青岛盐生放线菌属的分类鉴定第98-111页
   ·引言第98-99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99页
     ·实验试剂第99页
     ·培养基第99页
     ·实验仪器第99页
   ·实验方法第99-101页
     ·实验菌株及来源第99页
     ·实验菌株16S rDNA 鉴定第99页
     ·实验菌株表型特征鉴定第99-101页
     ·化学指标第101页
   ·结果第101-107页
     ·形态培养特征第101-102页
     ·CXB832~T 生理生化特征第102-103页
     ·化学指标第103-107页
   ·CXB832~T 分类地位第107-111页
第八章 总结第111-113页
   ·全文总结第111-112页
   ·主要创新点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5页
附录第125-136页
在学期间发表和撰写的学术论文?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下一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藻毒素结合多肽、毒素调查及甲藻钙调蛋白基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