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 第11-14页 |
1.3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 第15-16页 |
2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概述 | 第16-23页 |
2.1 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学理界定 | 第16-19页 |
2.2 中西方哲学社会发展动力观概揽 | 第19-23页 |
3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 第23-30页 |
3.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 第23-27页 |
3.2 列宁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 第27-30页 |
4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30-43页 |
4.1 矛盾动力论 | 第30-32页 |
4.2 改革动力论 | 第32-33页 |
4.3 主体动力论 | 第33-35页 |
4.4 生产力动力论 | 第35-36页 |
4.5 协调动力论 | 第36-38页 |
4.6 创新动力论 | 第38-40页 |
4.7 精神动力论 | 第40-43页 |
5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特质与价值 | 第43-50页 |
5.1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理论特质 | 第43-46页 |
5.2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价值 | 第46-50页 |
6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5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