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损害完全赔偿原则适用限制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一、引言 | 第12-15页 |
(一) 相关案例 | 第12-13页 |
1. 好意同乘案 | 第12页 |
2. “平民”撞豪车案及超载货车压塌桥案 | 第12-13页 |
3. 血友病案 | 第13页 |
(二) 案例的争议及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二、传统侵权损害完全赔偿原则的理论依据 | 第15-22页 |
(一) 差额说 | 第16-18页 |
(二) 组织说 | 第18-20页 |
(三) 规范损害说 | 第20-22页 |
三、侵权损害完全赔偿原则适用限制的正当性 | 第22-27页 |
(一) 传统完全赔偿原则存在缺陷 | 第22-24页 |
1. 未考虑侵权人过错程度 | 第22-23页 |
2. 未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 | 第23页 |
3. 适用过于僵化 | 第23页 |
4. 适用基础在个案中丧失 | 第23-24页 |
(二) 实质正义的要求 | 第24-25页 |
(三) 克服完全赔偿原则僵化适用 | 第25页 |
(四) 更好的引导民众行为 | 第25-27页 |
四、侵权损害完全赔偿原则适用限制的具体规则 | 第27-41页 |
(一) 完全赔偿原则适用限制的要件 | 第27-30页 |
1. 主体要件 | 第27-28页 |
2. 主观方面要件 | 第28-30页 |
(二) 完全赔偿原则适用限制的考量因素 | 第30-41页 |
1. 责任人的经济能力 | 第33-35页 |
2. 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5-36页 |
3. 责任人过错程度及可预见性 | 第36页 |
4. 被侵害标的及受害人人身的特殊性 | 第36-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