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 第11-12页 |
1.3.2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影响效应 | 第12-13页 |
1.3.3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研究 | 第13-14页 |
1.3.4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本文框架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本文框架 | 第15-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17页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理论分析 | 第18-25页 |
2.1 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就业影响的作用机制 | 第18-19页 |
2.1.1 产业结构合理化通过收入水平变动影响就业 | 第18-19页 |
2.1.2 产业结构合理化通过产出水平变动影响就业 | 第19页 |
2.2 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就业影响的作用机制 | 第19-25页 |
2.2.1 服务业对就业的影响 | 第20-22页 |
2.2.2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 第25-38页 |
3.1 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状况 | 第25-29页 |
3.1.1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进 | 第25-27页 |
3.1.2 江苏省就业结构演进 | 第27-29页 |
3.2 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分析 | 第29-34页 |
3.2.1 江苏省产业结构总偏离度分析 | 第31-32页 |
3.2.2 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 第32-34页 |
3.3 江苏省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基于就业弹性 | 第34-38页 |
3.3.1 就业弹性的概念及衡量 | 第34页 |
3.3.2 各个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分析 | 第34-38页 |
第四章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8-44页 |
4.1 模型说明与数据来源 | 第38-40页 |
4.1.1 变量的选取 | 第38-39页 |
4.1.2 样本的选择 | 第39页 |
4.1.3 模型的构建 | 第39-40页 |
4.2 实证检验与结果 | 第40-42页 |
4.2.1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第40-41页 |
4.2.2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 第41页 |
4.2.3 面板数据的选择 | 第41-42页 |
4.2.4 面板数据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42页 |
4.3 实证结果的经济意义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4-4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4-45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5.2.1 大力注重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 第45-46页 |
5.2.2 强化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 第46页 |
5.2.3 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