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0页 |
第一节 本文的主题和问题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独一性的意涵 | 第20-34页 |
第一节 独一性涉及的关键术语 | 第20-26页 |
一、本体 | 第21-22页 |
二、属性 | 第22-23页 |
三、名称 | 第23-24页 |
四、独一性问题在伊斯兰传统学科中的地位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属性的分类 | 第26-30页 |
一、依据谓述作用的分类 | 第26-28页 |
二、依据指示对象的分类 | 第28-30页 |
第三节 独一性的内涵 | 第30-34页 |
一、独一性的启示表达 | 第30页 |
二、外在的独一和内在的单一 | 第30-31页 |
三、"独一"和"单一"的其他区分方式 | 第31-32页 |
四、单一是否定性属性的根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教义学独一性证明 | 第34-49页 |
第一节 教义学证明的方法论分类 | 第34-37页 |
一、教义学的方法论背景 | 第34-36页 |
二、教义学方法论背景下的属性分类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独一性的启示证明 | 第37-40页 |
第三节 独一性的理性证明 | 第40-43页 |
第四节 独一性证明发生方法论分歧的根源 | 第43-49页 |
一、真主存在证明中不同的中项: "新生"还是"可能性" | 第43-44页 |
二、独一性证明中引入"可能性"概念 | 第44-47页 |
三、"可能性"及伊斯兰逍遥派哲学家对教义学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认一论观念的差异及其在属性问题中的反映 | 第49-67页 |
第一节 肯定属性论 | 第49-54页 |
一、前三代对属性的概括性隐喻诠释 | 第50页 |
二、相似论 | 第50-53页 |
三、正统教义学派的认一论观念 | 第53-54页 |
第二节 穆尔太济赖派的认一论观念及否定属性论 | 第54-58页 |
第三节 伊斯兰逍遥派哲学家的认一论观念及还原论 | 第58-63页 |
一、还原论的基本主张 | 第58-62页 |
二、安萨里对哲学家的批评 | 第62-63页 |
第四节 独一性观念的历史资源 | 第63-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