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状况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3页
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第13-18页
    1.1 微信公众平台第13-14页
    1.2 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第14-15页
        1.2.1 具有数量庞大的实际用户和潜在用户第14页
        1.2.2 具有较高的讯息送达率和有效传播率第14-15页
        1.2.3 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较高的参与度第15页
        1.2.4 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壮大的前景和可能第15页
    1.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涵义界定第15-16页
        1.3.1 依附于高校各机构的校园官方媒体第15-16页
        1.3.2 在校学生独立运营的自媒体第16页
        1.3.3 针对于大学市场的社会媒体第16页
    1.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兴起的原因第16-18页
        1.4.1 借助微信平台的传播优势第16页
        1.4.2 高校对自媒体传播渠道的需求第16-17页
        1.4.3 学生对优质内容的订阅需求第17-18页
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类型分析第18-25页
    2.1 学校背景的微信平台第18-20页
        2.1.1 校级微信平台:“华中科技大学”第18页
        2.1.2 校级团委微信平台:“浙江大学团委”第18页
        2.1.3 校级学生会微信平台:“北京大学学生会”第18页
        2.1.4 校级图书馆微信平台:“兰州大学图书馆”第18-19页
        2.1.5 校级报纸微信平台:“中国政法大学校报”第19页
        2.1.6 校级研究中心微信号:“学生汇”第19页
        2.1.7 校级微信平台的组织架构第19-20页
        2.1.8 校级微信平台的特点第20页
    2.2 学院背景的微信平台第20-21页
        2.2.1 院级学生会微信平台:“新传小馆”第20页
        2.2.2 院级报纸微信平台:“新闻学生 1979”第20-21页
        2.2.3 院级专业微信平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第21页
        2.2.4 院级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第21页
    2.3 个人背景的微信平台第21-22页
        2.3.1 个人背景微信平台:“哼哼小譞的天地”第21-22页
        2.3.2 个人背景微信平台的特点第22页
    2.4 高校商家背景微信平台第22-23页
        2.4.1 难以形成O2O模式的发声渠道第22-23页
        2.4.2 与高校其他类型微信平台结成互补型模式第23页
    2.5 全国性战略产品微信平台第23-25页
        2.5.1 全国性战略产品微信平台:“青梅西大”第23页
        2.5.2“青梅”客户端发展疲软 微信成为其线上补充渠道第23页
        2.5.3 难以形成稳定互动强的全国化联盟第23-25页
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特点第25-27页
    3.1 分类众多覆盖面广第25页
    3.2 运营团队日益专业化第25页
    3.3 合作化趋势凸显媒介资源得到整合第25-27页
4 高校微信平台面临的挑战第27-29页
    4.1 资金支持第27页
    4.2 宣传限制第27-28页
    4.3 内容持续更新第28页
    4.4 微信平台自身发展前景第28-29页
5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前景第29-31页
    5.1 专业化发展第29页
    5.2 社群化发展第29-30页
    5.3 服务性发展第30页
    5.4 互动性发展第30-31页
结束语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34页
附录第34-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务微博“哈密发布”的特色研究
下一篇:韩国综艺节目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