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传统建筑与西藏当代建筑的共生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民族的演变规律 | 第9页 |
| 2.关于民族的形成时间 | 第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四)研究的内容 | 第10-12页 |
| 1.民族建筑方向 | 第10页 |
| 2.地域建筑方向 | 第10页 |
| 3.环境建筑方向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西藏传统建筑 | 第12-22页 |
| (一)西藏式建筑时期 | 第12-15页 |
| 1.原始时期 | 第12页 |
| 2.萌芽时期 | 第12-15页 |
| (二)西藏建筑结构体系和结构类型 | 第15-17页 |
| (三)古墓葬及其雅砻王统墓葬制度的初步形成 | 第17页 |
| (四)吐蕃王朝时期的藏族建筑 | 第17-22页 |
| 1.布达拉宫的兴建 | 第17-18页 |
| 2.布达拉宫红宫与白宫 | 第18-20页 |
| 3.布达拉宫建筑避雷能力 | 第20页 |
| 5.大昭寺的兴建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西藏地区建筑与佛教 | 第22-26页 |
| (一)西藏式著名建筑 | 第22-23页 |
| 1.布达拉宫 | 第22页 |
| 2.大昭寺 | 第22页 |
| 3.哲蚌寺 | 第22页 |
| 4.罗布林卡 | 第22-23页 |
| 5.绒布寺 | 第23页 |
| 6.托林寺 | 第23页 |
| (二)中国佛教与文化 | 第23-24页 |
| 1.藏族的建筑历史分期问题 | 第24页 |
| 2.藏族建筑类型可以划分 | 第24页 |
| (三)西藏地理环境 | 第24-25页 |
| (四)内地地理环境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西藏当代建筑的发展 | 第26-40页 |
| (一) 西藏当代建筑 | 第26-30页 |
| 1.西藏当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 第26-27页 |
| 2.拉萨八角街的形成发展 | 第27-28页 |
| 3.民居建筑的形成发展与分布 | 第28页 |
| 4.西藏地区传统与当代建筑共生发展 | 第28-30页 |
| (二) 西藏当代住房建筑的发展 | 第30-35页 |
| 1.西藏地区的房价趋势 | 第30页 |
| 2.西藏地区的建筑格局 | 第30页 |
| 3.西藏地区的建筑共同点(特色) | 第30-31页 |
| 4.西藏的农区建筑 | 第31-35页 |
| (二) 西藏式建筑未来发展 | 第35-40页 |
| 1.西藏地区路面排水等问题 | 第35页 |
| 2.西藏地区的环境问题 | 第35-40页 |
| 结论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