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引言 | 第7-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文献评述 | 第8-12页 |
1.2.1 对智慧城市的研究 | 第8-10页 |
1.2.2 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对智慧城市与低碳经济关系的研究 | 第11页 |
1.2.4 对智慧城市研究方法的评述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12-13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智慧城市和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实践 | 第14-29页 |
2.1 智慧城市与低碳经济的由来及定义 | 第15-19页 |
2.1.1 智慧城市的由来及定义 | 第15-19页 |
2.1.2 低碳经济的由来及定义 | 第19页 |
2.2 智慧城市与低碳经济的关系辨析 | 第19-20页 |
2.3 智慧城市创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实践 | 第20-29页 |
2.3.1 智慧低碳交通 | 第21-23页 |
2.3.2 智慧低碳能源 | 第23-25页 |
2.3.3 智慧电子化管理 | 第25-26页 |
2.3.4 智慧低碳建筑 | 第26-27页 |
2.3.5 智慧低碳废弃物处理系统 | 第27-29页 |
3 河南省智慧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析 | 第29-42页 |
3.1 河南省智慧城市创建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34页 |
3.1.1 交通拥堵 | 第31-32页 |
3.1.2 环境污染 | 第32-33页 |
3.1.3 资源紧张 | 第33-34页 |
3.2 河南省智慧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 第34-42页 |
3.2.1 智慧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5页 |
3.2.2 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 | 第35-42页 |
4 河南省智慧城市创建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42-47页 |
4.1 河南省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4.1.1 低碳智慧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4.1.2 低碳智慧消费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4.1.3 低碳智慧科技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4.2 河南省创建智慧城市的对策建议 | 第44-47页 |
5 论文的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47-49页 |
5.1 论文的结论 | 第47-48页 |
5.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