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代辽东军食供给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5页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第8页
    二、研究现状与不足第8-12页
    三、研究材料第12页
    四、文章论证思路与结论第12-15页
第一章 明代辽东军食供给系统的历史背景第15-23页
    第一节 明代辽东都司与辽东镇的设置第15-18页
        一、明代辽东的政治形势第15页
        二、明代辽东都司的设置第15-17页
        三、辽东镇的设立与辽东军镇体制的变迁第17-18页
    第二节 明代辽东的兵力部署与军食供给第18-23页
        一、明代辽东的兵力部署第18-21页
        二、明代辽东军食供给的主要供给标准与方式第21-23页
第二章 明代辽东军食的“本色一供给第23-43页
    第一节 辽东的军屯生产与军食供给第23-32页
        一、明代前期的辽东军屯第23-27页
        二、明代中期及以后的辽东军屯第27-29页
        三、辽东军屯以外的粮食生产第29-32页
    第二节 辽东的民运粮与军食供给第32-39页
        一、明代北边的民运粮及其地位第32-35页
        二、辽东民运粮的发展、特点及其地位第35-39页
    第三节 辽东的开中与军食供给第39-43页
        一、辽东开中的产生与发展概况第39-40页
        二、辽东开中的实绩与作用第40-43页
第三章 明代辽东军食的“折色”(银)供给第43-55页
    第一节 军食供给的折色来源第43-48页
        一、民运粮(布花)折银第43-45页
        二、军屯的各色折银第45-46页
        三、开中盐银第46-47页
        四、京运银第47-48页
    第二节 辽东军食折色的规模与特点第48-51页
    第三节 辽东折银化军食供给体系的运作与粮食市场的形成第51-55页
        一、辽东折银化军食供给体系的实施与运作第51-53页
        二、辽东的粮食市场第53-55页
第四章 结论:明代辽东军食供给体系的变迁与特点第55-65页
    第一节 辽东军食供给的历史变迁第55-56页
    第二节 明代辽东军食供给的特点——与北边其他地区的比较第56-65页
        一、民运粮的缺失第56-58页
        二、明代中期数量较大的京运年例银第58-61页
        三、较强的本地粮食生产能力与本地化的供给空间结构第61-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附录第71-88页
    表一:明代永乐至弘治年间辽东开中情况统计表第71-79页
    表二:明代正德至万历前期辽东开中情况统计表第79-81页
    表三:明代北边八镇民运粮(折银)数据第81-86页
    表四:嘉靖十八年北边有关军镇之军饷结构第86页
    表五:明代中后期北边六镇米价数据第86-88页
后记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SP90抑制剂IPI-504影响胃癌细胞及其干细胞样细胞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血清S100B、S100A6、S100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性及短期预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