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合同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一、精神损害赔偿概述第10-12页
    (一) 精神损害的概念和特征第10页
    (二) 精神损害与非财产损害第10-11页
    (三)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第11页
    (四) 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第11-12页
二、合同领域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争议及评析第12-17页
    (一) 反对合同领域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观点第12-13页
        1. 不可预见说第12页
        2. 惩罚性赔偿说第12页
        3. 证明和计算困难说第12-13页
        4. 自由裁量权滥用说第13页
        5. 责任竞合说第13页
    (二) 支持合同领域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观点第13页
    (三) 对反对观点和支持观点的评析第13-17页
        1. 对反对观点的评析第14-15页
        2. 对支持观点的评析第15-17页
三、国外合同领域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和判例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第17-23页
    (一) 英美法系第17-19页
        1、英国第17-19页
        2、美国第19页
    (二) 大陆法系第19-21页
        1、法国第20页
        2、德国第20-21页
    (三) 国际性法律文件第21-22页
    (四) 国外合同领域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和判例对我国的启示第22-23页
四、我国合同领域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和司法现状第23-30页
    (一) 我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第23页
    (二) 我国合同领域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现状第23-28页
        1. 否定立场第23-26页
        2. 肯定立场第26-28页
        3. 中间立场第28页
    (三) 小结第28-30页
五、我国建立合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30-32页
    (一) 我国建立合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第30-31页
        1. 建立合同精神赔偿制度能够完善我国的合同法第30页
        2. 建立合同精神赔偿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需要第30页
        3. 建立合同精神赔偿制度是统一司法判决的需要第30页
        4. 责任竞合这个制度不能完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第30页
        5. 建立合同精神赔偿制度是及时解决纠纷的要求第30-31页
    (二) 我国建立合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可行性第31-32页
        1. 可得利益包含精神利益第31页
        2. 精神损害赔偿符合可预见规则第31-32页
        3. 精神损害赔偿符合完全赔偿原则第32页
六、对我国合同领域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思考第32-39页
    (一) 我国合同领域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模式第33页
        1、一般允许型第33页
        2、一般禁止而例外允许型第33页
        3、竞合支持型第33页
    (二) 合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第33-35页
        1. 违约行为的存在第34页
        2. 精神损害须客观存在第34页
        3 违约行为与精神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34-35页
    (三) 归责原则第35页
    (四) 精神损害赔偿在合同领域的适用范围第35-36页
        1. 对合同精神损害赔偿有事先约定第35页
        2. 对合同精神损害赔偿没有事先约定第35-36页
    (五) 缔约过失情形的精神损害赔偿第36-37页
    (六) 免除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第37页
    (七) 合同精神损害赔偿数额问题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注释第40-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成孔径雷达提取海面风、浪参数的研究
下一篇:管式射流驱动下的养殖池集污水动力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