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介依赖于人际关系满意感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2.1 手机社交媒介概述 | 第13-14页 |
2.1.1 社交媒介 | 第13-14页 |
2.1.2 手机社交媒介 | 第14页 |
2.2 媒介依赖概述 | 第14-17页 |
2.2.1 媒介依赖理论 | 第14-16页 |
2.2.2 媒介依赖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2.2.3 手机社交媒介依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2.3 人际关系满意感概述 | 第17-21页 |
2.3.1 人际关系满意感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3.2 关系满意感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2.4 量表选择 | 第21-23页 |
2.4.1 手机社交媒介依赖量表 | 第21页 |
2.4.2 关系满意感量表 | 第21-22页 |
2.4.3 自尊量表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2.1 文献索引法 | 第23页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23-24页 |
3.3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4-26页 |
3.3.1 研究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3.3.2 变量定义 | 第25-26页 |
3.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6页 |
3.4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3.5 创新点 | 第27-28页 |
3.5.1 研究内容创新 | 第27页 |
3.5.2 研究角度创新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数据统计与调查分析 | 第28-46页 |
4.1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28页 |
4.2 量表分析 | 第28-37页 |
4.2.1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介依赖量表检验 | 第28-32页 |
4.2.2 人际关系满意感量表检验 | 第32-35页 |
4.2.3 自尊量表检验 | 第35-37页 |
4.3 人口学变量分析 | 第37-41页 |
4.3.1 基本特征数据 | 第37-38页 |
4.3.2 基于人口学变量分析 | 第38-41页 |
4.4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介依赖、人际关系满意感和自尊间关系 | 第41-44页 |
4.4.1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介依赖、人际关系满意感和自尊间相关关系 | 第41-43页 |
4.4.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介依赖、人际关系满意感以及自尊模型检验 | 第43-44页 |
4.5 假设检验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第46-49页 |
5.1 人口学变量讨论 | 第46-47页 |
5.1.1 文史类学生与理工类学生手机社交媒介依赖差异 | 第46页 |
5.1.2 不同年级学生手机社交媒介依赖差异 | 第46页 |
5.1.3 不同年级学生自我评价与人际关系满意感差异 | 第46-47页 |
5.2 手机社交媒介依赖、人际关系满意感与自尊变量讨论 | 第47-49页 |
5.2.1 自尊与人际关系满意感呈正相关关系 | 第47页 |
5.2.2 手机社交媒介依赖与自尊呈负相关关系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6.2 建议 | 第50-51页 |
6.2.1 社交媒介使用时间合理化 | 第50页 |
6.2.2 线上线下“朋友圈”一个都不能少 | 第50-51页 |
6.2.3 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 第51页 |
6.3 研究局限 | 第51-52页 |
6.3.1 变量选择 | 第51-52页 |
6.3.2 研究对象 | 第52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6.4.1 变量选择 | 第52页 |
6.4.2 研究对象 | 第52页 |
6.4.3 问卷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