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美国荒野保护观的生态哲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4-22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6页
        (一)荒野保护运动的全球化第14页
        (二)美国荒野保护的有效实践第14-15页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召唤第15-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7页
        (一)理论意义第16页
        (二)应用意义第16-17页
    三、相关文献综述第17-22页
        (一)何谓荒野的研究第17-19页
        (二)荒野价值的研究第19-20页
        (三)对荒野哲学家的研究第20-22页
第一章 美国荒野保护观的历史考察第22-33页
    一、美国荒野保护观产生的背景第22-25页
        (一)美国荒野保护观的文化背景第22-24页
        (二)美国荒野保护观的经济背景第24页
        (三)美国荒野保护观的科学背景第24-25页
    二、美国荒野保护观的兴起与发展第25-33页
        (一)荒野保护运动到荒野保护思想的形成第26-30页
        (二)荒野保护研究到荒野保护观的争论第30-31页
        (三)荒野保护反思到荒野保护观的修正第31-33页
第二章 美国荒野保护观的流派及内容第33-54页
    一、美国荒野保护观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第33-36页
        (一)流派分类依据第33-34页
        (二)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第34-36页
    二、基于超验主义的荒野保护观第36-41页
        (一)理论来源第36-38页
        (二)主要思想第38-40页
        (三)基本特征第40-41页
    三、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荒野保护观第41-44页
        (一)理论来源第41-42页
        (二)主要思想第42-43页
        (三)基本特征第43-44页
    四、自然保护主义的荒野保护观第44-48页
        (一)理论来源第44-45页
        (二)主要思想第45-47页
        (三)基本特征第47-48页
    五、生态整体主义的荒野保护观第48-54页
        (一)理论来源第48-49页
        (二)主要思想第49-52页
        (三)基本特征第52-54页
第三章 美国荒野保护观的共识与争论第54-67页
    一、学术共识第54-55页
        (一)荒野价值的认同第54-55页
        (二)荒野保护必要性的认同第55页
    二、主要争论第55-62页
        (一)荒野保护的具体方式之争:无人观理念还是生物多样性理念第56页
        (二)荒野保护的模式之争: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第56-59页
        (三)荒野保护的公平之争:荒野保护的不同维度第59-60页
        (四)荒野保护的本质之争: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第60-62页
    三、美国荒野保护观的评述第62-67页
        (一)美国荒野保护观的价值第62-63页
        (二)美国荒野保护观的缺陷第63-67页
第四章 美国荒野保护观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第67-75页
    一、美国荒野保护观的本土影响第67-69页
        (一)美国荒野保护观的社会影响第67-68页
        (二)美国荒野保护观的文化影响第68-69页
    二、美国荒野保护观的国际影响第69-71页
        (一)理论影响第69-70页
        (二)实践影响第70-71页
    三、美国荒野保护观对我国的启示第71-75页
        (一)建立我国特色生态哲学理念的启示第71-72页
        (二)对城市化进程的启示第72-73页
        (三)对我国荒野保护举措的启示第73-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净化含铀废水的生物质筛选及吸附工艺流程研究
下一篇:年龄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