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2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概述 | 第18-34页 |
2.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历程及运营模式 | 第18-24页 |
2.1.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历程 | 第18-21页 |
2.1.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作流程及模式 | 第21-23页 |
2.1.3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点 | 第23-24页 |
2.2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分析 | 第24-30页 |
2.2.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现状 | 第24-27页 |
2.2.2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分析 | 第27-30页 |
2.3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目标及方法 | 第30-34页 |
2.3.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目标 | 第30页 |
2.3.2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方法 | 第30-34页 |
3 陆金所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第34-48页 |
3.1 陆金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基本介绍 | 第34-38页 |
3.1.1 陆金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简介 | 第34-36页 |
3.1.2 陆金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作机制 | 第36-38页 |
3.2 陆金所P2P平台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38-42页 |
3.2.1 陆金所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流程 | 第38-40页 |
3.2.2 陆金所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手段 | 第40-42页 |
3.3 陆金所P2P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2-48页 |
3.3.1 平台缺乏严谨的信用审核标准体系 | 第42-44页 |
3.3.2 贷中监管流程信息透明度不足 | 第44-45页 |
3.3.3 去担保化推进过程中风险控制不足 | 第45-46页 |
3.3.4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及行业监管机制 | 第46-48页 |
4 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48-54页 |
4.1 完善信用审核体系 | 第48-50页 |
4.1.1 健全个人信用认证体系,提高央行征信系统支持 | 第48-49页 |
4.1.2 加强借款人信用审核,完善合格出借人准入机制 | 第49-50页 |
4.2 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信息透明化控制 | 第50-51页 |
4.2.1 落实信息披露规范,引入第三方审计 | 第50页 |
4.2.2 考虑刑法适度介入平台监管,依刑法追责 | 第50-51页 |
4.3 规范资金担保及托管服务 | 第51-52页 |
4.3.1 缓步推进“去担保化”,完善风险备用金制度 | 第51-52页 |
4.3.2 实现资金第三方托管 | 第52页 |
4.4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 第52页 |
4.5 积极探索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新模式 | 第52-5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总结 | 第54页 |
5.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