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第一章 3-O-C_(12)-HSL通过PPARγ调节Mo-DCs成熟与功能 | 第17-34页 |
1.1 材料 | 第17-19页 |
1.1.1 细胞 | 第17页 |
1.1.2 耗材 | 第17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1.1.5 各种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18-19页 |
1.2 方法 | 第19-22页 |
1.2.1 配体筛选实验 | 第19-20页 |
1.2.2 Mo-DCs的分离与培养 | 第20页 |
1.2.3 3-O-C_(12)-HSL对Mo-DCs活力的影响 | 第20页 |
1.2.4 mRNA定量检测 | 第20-21页 |
1.2.5 抗原吞噬实验 | 第21页 |
1.2.6 Mo-DCs表型检测 | 第21页 |
1.2.7 细胞因子浓度检测 | 第21页 |
1.2.8 CD4~+Th细胞分离与培养 | 第21-22页 |
1.2.9 混合淋巴细胞实验 | 第22页 |
1.2.10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 第22页 |
1.2.11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1.3 结果 | 第22-30页 |
1.3.1 3-O-C_(12)-HSL与PPARγ结合 | 第22-23页 |
1.3.2 Mo-DCs的培养 | 第23-24页 |
1.3.3 3-O-C_(12)-HSL影响Mo-DCs活力 | 第24页 |
1.3.4 3-O-C_(12)-HSL影响Mo-DCs中PPAR γ mRNA的表达 | 第24-25页 |
1.3.5 3-O-C_(12)-HSL通过PPARγ调节Mo-DCs吞噬功能 | 第25-26页 |
1.3.6 3-O-C_(12)-HSL通过PPARγ调节Mo-DCs表面分子表达水平 | 第26-27页 |
1.3.7 3-O-C_(12)-HSL通过PPAR γ调节Mo-DCs细胞因子的分泌 | 第27-28页 |
1.3.8 3-O-C_(12)-HSL处理的Mo-DCs调节CD4~+Th细胞增殖 | 第28-29页 |
1.3.9 3-O-C_(12)-HSL处理的Mo-DCs调节CD4~+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 第29-30页 |
1.3.10 3-O-C_(12)-HSL通过PPAR γ调节JNK MAPK信号通路 | 第30页 |
1.4 讨论 | 第30-34页 |
第二章 3-O-C_(12)-HSL阻碍Mo-DCs成熟过程中lncRNA表达谱的变化 | 第34-45页 |
1.1 材料 | 第34-35页 |
1.1.1 细胞 | 第34页 |
1.1.2 耗材 | 第34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1.1.5 各种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34-35页 |
1.2 方法 | 第35-37页 |
1.2.1 Mo-DCs的诱导与培养 | 第35页 |
1.2.2 样品总RNA抽提与检测 | 第35页 |
1.2.3 cDNA样品合成、标记和杂交 | 第35页 |
1.2.4 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1.2.5 lncRNA lnc-DC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 第36页 |
1.2.6 lncRNA和mRNA的定量检测 | 第36-37页 |
1.3 结果 | 第37-42页 |
1.3.1 样品总RNA的质量鉴定 | 第37-38页 |
1.3.2 芯片杂交结果 | 第38-39页 |
1.3.3 表达差异lncRNA的散点图分析 | 第39页 |
1.3.4 表达差异lncRNA的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1.3.5 3-O-C_(12)-HSL下调lncRNA lnc-DC表达水平 | 第40页 |
1.3.6 lncRNA lnc-D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41页 |
1.3.7 3-O-C_(12)-HSL下调C-Fos和C-Jun的mRNA表达水平 | 第41-42页 |
1.4 讨论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文献综述 铜绿假单胞菌信号分子3-O-C_(12)-HSL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 第50-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